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组唐代《挥扇仕女图》邮票。票面上的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活动场景,浓丽的着色,头发的勾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B.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C.情景再现,形象生动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变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各有四种写法,一“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有四种写法,形成这种一现反映出
A.书写方法的不同B.书法艺术的多元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2020-04-20更新 | 91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等。这体现了(        )
A.强国御辱的不懈追求B.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
C.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D.传统思想的逐趋衰落
2020-02-11更新 | 351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4 .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D.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
2019-12-03更新 | 80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C.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2019-12-02更新 | 239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评价荷马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在于他对伟大众神的描绘:他们坐在奥林匹斯山上,注视着特洛伊的战斗,就如同一场垒球赛里的观众,他们总是乱哄哄的,小气、满口谎言,却又光彩夺目。简言之,他们就是人类。这表明古希腊
A.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B.强调人神互通
C.人文精神色彩浓厚
D.重视神的作用
2019-11-10更新 | 308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7 . 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2019-11-08更新 | 262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文人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人的节操:“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
A.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
B.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
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D.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
2019-11-04更新 | 323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9 .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2019-08-20更新 | 609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2019-08-11更新 | 1636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