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指整个中华民族
B.“天下”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
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D.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D.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个人”一词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时“多引以为诟”,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变化主要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B.民众的个性得到解放和张扬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019-01-2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文科历史试题
4 .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5 .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2018-11-27更新 | 302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补习班强化训练历史试题(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实验
B.科学研究重心转移
C.科研有非实用趋向
D.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但西汉以前主要是法家受重视,直到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才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吸收了道、法等家的思想
B.适应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提倡实行“仁政”,受到人民的欢迎
D.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主要的思想
8 .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以上观点最有可能出自于毛泽东的理论著作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和谐人际关系B.维护社会秩序C.确立儒学独尊D.巩固专制统治
2017-08-22更新 | 2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补习班强化训练历史试题(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