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3 道试题
1 . 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3 . 1920年孙中山在《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指出:“此种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孙中山这里(       
A.强调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C.筹划了和共产党的合作D.主张发动更多爱国运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停刊于1926年7月,它经历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3)的启蒙刊物向中因共产党党刊(1923~1926)的转变。《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始终肩负着中国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人的视线,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平台。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中共二大之后,《析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出版季刊(1923.6~1924.12)。这一时期《新青年》的文章更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后因国内外形势复杂,杂志不能如期出版,于1926年7月终刊。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包括党内的一些党员以及社会上一些群众在内的小部分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了解。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批评、讨论活动在《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上展开。报刊所组织的学术讨论活动正好给了大众一个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吸收和采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广大人民共同进步。报刊对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消除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术讨论的过程中,报刊把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各领域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被普及。

——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相较于近代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下表为1976-199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及学历合格率。该表反映这一时期的中国(  )
小学普通初中
教职工总数学历合格率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1976年564.1万人/203.5万人/
1985年/60.6%/25.3%
1990年624万人73.99%247万人46.5%

A.基础教育发展潜能增强B.教师师德素养得以普遍提高
C.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D.教育成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2023-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我国近年来的航天科技中,暗物质探测卫星叫“悟空号”,量子卫星叫“墨子号”,首颗太阳探测试验卫星叫“羲和号”,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叫天宫工程……,这些名称反映出我国(       
A.航天科技已经全而领先世界B.开始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
C.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D.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航天领域
2023-03-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在唐朝诗人中,李白受过道教的符箓,每以“谪仙”见称,但又自名“青莲居士”;杜甫常以“穷儒”自命,但又“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王维人称诗佛,但也“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颇似老庄的传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唐朝(       
A.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包罗万象B.宗教因素改变诗歌创作风格
C.文化政策影响诗人思想倾向D.诗人都以宗教名号彰显自己
2023-03-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潮中,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无论是保守的一面,还是进取的一面,都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在戊戌年前后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空间和价值。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两面性,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向,但其政治目的是相同的,即推动国家变革并维护皇权统治。同时期的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维新思想也与康有为类似,因此,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缩影。尽管相对于洋务思潮,维新思潮的活跃时间较短,戊戌变法失败后,便逐渐从历史中淡去,但它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画出了浓重的一笔。

——摘自徐兴燕《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维新派思想存在“两面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共同主张并加以评价。
2023-03-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顾炎武区分“天下”与“国家”,挣脱了君本位的桎梏;王夫之提出了“物质不灭”论、驳斥退化史观;黄宗羲则用《明夷待访录》,提出秦汉以下的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这些新的思想主张产生主要源于(       
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B.中国传统文化的承古萌新
C.西学东渐产生的积极效应D.新经济因素对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