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事件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7-05更新 | 608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2022-06-17更新 | 41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
2022-06-14更新 | 4455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一部传记作品的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作品是(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根基与西方文化的洗礼
第二章   甲午战败的刺激与思想启蒙
第三章   在政治变革的激流中
第四章   近代中国第一译手
第五章   实业救国的思想与实践
A.《李鸿章传》B.《康有为传》C.《盗火者:严复传》D.《张謇传:状元大实业家》
5 . 1864年,广州同文馆奏定章程规定:“学生如三年学成,驻防满汉旗人应准作为翻译生员,准其翻译乡试,并入乡试。……如有精通西语西文,才识出众者,即应遵照上年二月谕旨,调京考试,授以官职,以拔真才而收实用。”这一规定
A.表明封建教育退出历史B.标志着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C.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旨在应对晚清局势的变化
2022-03-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初,梁启超认为中国虽为东方大国,但由于封建君主历来以“独术”治国,导致“家私其肥,宗私其族,族私其姓,乡私其土,党私其里”。据此推知,梁启超的主要意图是
A.抨击封建君主专制B.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C.反思传统宗法观念D.构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感
7 . 北宋时期,吕大防、吕大钧等人将礼学精神贯穿于简明易行的乡约之中。南宋时期,朱熹对《吕氏乡约》作出增损,将吕氏“邻壁乡党,如手足兄弟”的意愿落到实处,这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加强文化专制统治
B.儒家思想融入乡里民间
C.统治阶级内部意识形态斗争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之“八事”: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等。“八事”从本质上反映出胡适
A.反对封建传统思想B.倡导社会政治变革
C.主张开展文学革命D.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9 . 《西方的没落》运用文化形态比较学的理论,预言西欧文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该书上卷在1914年成书后长期无人问津,直到1918年才于维也纳首次出版。一经出版,该书便迅速在欧洲文化界引起强烈震荡。《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命运折射出
A.工业革命助推了文艺的繁荣B.战争与革命加速了思想解放
C.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凸显D.欧洲文明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10 . 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他认为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都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
A.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D.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