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和希腊都开始出现了哲学家。在此以前,中国已有《尚书》《诗经》,希腊已有《伊里亚特》《奥德赛》等等,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为古代哲人们提供了思考的资料。在古代希腊,原有祭神求福的传统,但哲学家出现以后,他们开始思考世界“始基”是什么的问题、并且试图以某种物质作为“始基”来解释世界。在古代中国,也长期有祭神求福的传统,可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有了对天将信将疑的思想倾向。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重人事而不重天,这都反映了一种人在自然关系上的某种精神觉醒。在古代希腊,许多哲学家都讨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书都是集中讨论这一问题的著作。在古代中国,也有孔子主张爱有等差的“仁”,墨子主张爱无区别的“兼爱”等等,不同的学派都为自己的主张作了论证,处于争鸣的状态中。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家们当然不可能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上的认识问题,他们能对此有所反省,提出问题,并试图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种精神的觉醒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希腊哲学思想的共同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和希腊先哲精神觉醒的表现并简析其意义。
2023-07-24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8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以对儿童的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立足人伦关系,强调“五伦”。蒙学教材《幼学故事琼林》《重订三字经》《重订增广贤文》《千字文》等均明确了君臣、父子、兄弟等“五伦”关系,指出“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的要求。古代蒙学教育还把“孝悌”作为做人的根本,把对“孝悌”思想的倡导和颂扬始终贯穿于各类蒙学文献中,如《三字经》中就有“首孝悌”的内容,《小学诗礼》中也设有“事亲、事长”的章节,宋代《神童诗》中还编入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经典名句,明代启蒙读物《龙文鞭影》中则通过典故塑造一个人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精神。

——摘编自吴彦霞 《试论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世纪结束后,随着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英国幼儿教育思想逐渐萌芽,出现了幼儿园、保育学校、托儿所、家庭游乐场等教育机构。18世纪,英国一些教育家针对当时学儿童生活学习的现状,陆续创办了不同的学校及慈善机构,与此同时,欧文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引起了其他人士的积极响应,在英国掀起了一股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热潮。但直到19世纪末期,麦克米伦姐妹创办的保育学校才促进了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拨款资助,19世纪以前,英国幼儿教育基本上是以教会团体和慈善人士创办的济贫性慈善学校为主。1819世纪的英国统治阶级仍然认为教育是上层阶级的特权,英国也逐渐形成了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学校双轨制幼儿教育机制。

——摘编自周晓慧《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体现的教育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幼童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幼童教育的当代启示。
2021-04-26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5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构建【过关测试】
3 . 文明交流与互鉴。

材料一 传教士柏应理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国哲学家孔子》的拉丁文本,书中导言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儒家、道教、佛教以及宋明理学所重视的《易经》,正文部分包括孔子传记(材料取自中国文献)、《大学》《中庸》《论语》的译文(皆附译注疏)。此书一经出版,立即在欧洲思想界引起轰动和反响,各种译本纷纷问世,各家杂志纷纷撰写文章加以介绍。法国很多思想家都阅读过此书,如培尔、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伏尔泰曾在一封信中称∶“孔子为天地之灵气所钟,他分别真理与迷信,再站在真理一边;他不媚帝王,不好淫色,实为天下唯一的师表。”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影响。

材料二

严复部分著作及译著

时间著作及译著内容
1895年《论世变之亟》“即如今日中倭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1895年《原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乃强国之本
1897-1898年《天演论》(原著赫胥黎)“天演”“物竞”“天择”“自强保种”
1901年《原富》(即《国富论》)则守自由商政之效也
1903年《群己权界论》(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论自由》)”“须知言论自由,只是平实的说实活求真理……不可废也”
“以政令简省,为政界之自由”
1904-1909年《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国群自由”相对“个人自由”而言是目前中国急需的

——改编自刘晓萍《严复的自由思想及启蒙意义研究》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严复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2-06-0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刷书的诞生中世纪欧洲的书籍是写在羊皮纸上的手抄书稀少而且昂贵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8世纪之后造纸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前期人们对读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极大地剌激了印刷术的发展。1448年德国金匠谷登堡首次把多个领域的发明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在内的一整套印刷术。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新一代的书籍印刷书的诞生。到了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大批、廉价的印刷书生产出来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西欧的基础教育、识字卒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谷登堡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近代西欧印刷书的诞生为例说明“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儒家文化

孟子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的“仁政”思想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它们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仁政”思想还带有民本主义倾向。因为“政在得民”,所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特别强调礼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用礼治来约束,做到“明分使群”,各人都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各尽职责,共同构筑出良好的社会秩序。君主集权和统一是荀子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他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义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他还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存在。人类既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
(2)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分析他们的思想主张为什么会有不同。
2022-05-02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1-10-07更新 | 3290次组卷 | 30卷引用:赢在微点·高中同步测试卷(选必2)-食物生产与生产劳动专项测试卷
7 . 【“阿波罗”与世界科技】

材料一   19704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此时距离地球已38万公里……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后,利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差,设计出返航方案。在地面中心的指挥下,航天员靠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勇敢,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44夜后返回地球轨道。期间共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

——摘编自[美]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材料二   美国不设统管所有研究开发工作的主管机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技政策。政府主要通过各种合同,如研究合同、采购合同,组织各大学、工业公司和政府研究单位来完成科技计划、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美国历来重视制定科技发展计划;重视国防研究和基础研究;注重对大学教育和研究的投资;促进政府研究中心、工业公司与大学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推动大学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视技术人才引进。

一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波罗13号”能成功返回地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政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第14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每日一题·2018快乐暑假》高二历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中庸》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等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近七十高龄仍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材料三   在伯里克利看来,治理关心、参与。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治理思想。
10 . 宋代文化成就在世界仍处于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020-12-2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新教材2019)-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