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下列言论反映出法家思想的是
A.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2 . 中世纪末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是指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新航路开辟   ④启蒙运动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中对经文的解读和孔子的塑造比较怪异,且康有为出自当时中国学术支流的岭南学术,又不是岭南学术的表人物,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据此可知,康有为(     
A.提出了难以实现的变法主张B.严重损害了孔子的圣人形象
C.对儒学的改造脱离社会实际D.难以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墨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阳明说过,“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所谓良知,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即佛氏之常惺惺,亦是长存他本来面目耳”。材料说明王阳明的“良知”
A.集理论与反思于一体B.体现了心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C.与佛教学说一脉相承D.汇集了传统儒家思想精华
6 . 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
1871—1911年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
1912—1919年罢工斗争达130多次
至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
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
1915—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些观点出自先秦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8 .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