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对于政治,除非被迫,苏格拉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从未表示任何兴趣,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战时和平时,却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他以极其强调的语气断言,他从来没有考虑把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并断言,他作为一个维护正义的战士的立场也使他与政治无缘。”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B.认为政治与维护正义相悖
C.注重政治生活道德性D.以客观立场维护民主政治
2 . 据统计,在1973年到80年代后期之间,欧洲主要工业国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大约700万人。这一现象(     
A.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B.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C.缘于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导致了欧洲社会运动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9年8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说:“搞四化,搞合资经营,在过去帽子是很大的。什么“洋奴哲学”“卖国主义”都可以扣上。现在……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邓小平意在强调(     
A.摆脱传统思想束缚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推广合资经营企业D.否定阶级斗争学说
4 . 16世纪初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写道:“神父们宣称‘草草背出祷告词,就算是合宜地履行了职责’;假如上帝能听到或听懂他们虚弱无力的祷告,我将十分惊讶。”他的著作《基督徒战士手册》号召弱化圣礼的重要性,并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这反映出伊拉斯谟(     
A.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对教会进行人文主义批判D.突破了文艺复兴思想的界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洛克的认识可以说明(     
A.启蒙程度决定历史判断B.地域因素制约历史研究
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认知D.文明水平左右历史结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阳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年画始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工商业发展迅速,都市繁荣,市民文化娱乐生活日益丰富,雕版印刷技术逐渐成熟,都间接或直接地促进了木版年画的产生。金元时期,统治阶级重视印刷业,平阳在官府的管理和扶持下成为雕版印刷的中心。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精神层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小说、戏曲、绘画等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为木版年画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晋南人贴年画是“多多益善”,可以说,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令人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木版年画受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平阳木版年画的保护工作陆续恢复,并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之路道阻且艰。

——摘编自尉英普《平阳木版年画的发展与传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平阳木版年画产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保护传承平阳木版年画的建议。
2023-02-2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中等教育主要被男子控制,女子教育被忽视。1848年,英国“家庭教师福利会”创办了培养家庭教师的“女王学院”,后来发展为师范学院。186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捐款学校法》,该法案规定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1870年,英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向妇女开放,并设置了妇女学院。到19世纪末,从小学到大学,英国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选编自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01年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不同形式的女子学校。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学”。1907年,清政府学部奏设女学,拟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住,但距离全面放开女子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明确规定: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仅如此,国家全面推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1952年、1956年和1958年掀起三次扫盲风潮。使1600万妇女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一些地方通过半日制班、午班、夜班、女青少年班、巡回教学、允许带弟妹上学等多种形式为女童入学营造条件。各地教育部门和妇联通过座谈走访、挨门逐户宣传等方式帮助群众破除“女子读书无用”的旧观念,动员大批女童入学。

——摘编自林丹《新中国70年中国妇女教育的进步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英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0年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2-08-19更新 | 610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主张——社会契约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经由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大社会契约理论家对古老契约思想作出重新阐释,发展到完备形态,使其重新绽放生机。这一生机(     
A.复兴了古希腊思想文化B.否定了君主立宪制度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内涵D.根除了专制主义思想
2022-07-09更新 | 121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代,李白在《长歌行》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即使是挫折失意,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适《塞下曲》曾云:“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体现出当时(     
A.士人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B.市民文学的创作主体逐渐多元化
C.诗歌的主流形式发生转变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契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