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一个“人被发现'的时代的话,那么只有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这个“人”才被发现的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人文主义的内涵也才发展到了最完整的阶段。”莎士比亚对“人”的发现突出表现在
①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②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③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④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1-05-11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刷术的发达,是推动宋代文化的巨轮。古代的文字,书之于简牍。……简牍,总是供人观览,而非以为摹拓之用的。……隋、唐之世,印刷之事,还不盛行。……宋以后的书籍,传于世的,远非唐以前所能比,就是受印刷术发达之赐。活字板是宋代毕昇所创,事在仁宗庆历中。

--摘自吕思勉《中国史》

材料二我个人认为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奇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可控实验等对科学革命来讲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蕴含于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等)。因而,对自然现象的发现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段,不能发生质变为依靠数学和控制实验的现代科学。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并行使用的书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从唐至宋印刷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不同态势,从科举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出现这种态势的原因。
2021-05-09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有学者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理学潜在的支离倾向和教条隐患,成功开拓出一条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该学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A.“正君心”B.“心即理也”C.“为天地立心”D.“夫人者,天地之心”
2021-05-09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周恩来说,《十五贯》有着丰富的人民性、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不仅使古典的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树立了良好榜样。《十五贯》这个剧本,可以成为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它不只在昆苏剧中可以采用,在有条件的时候,其他剧种也可以采用。从中可知
①党和国家重视昆曲的保护和发展
②传统剧目按照时代精神创新广受欢迎
③《十五贯》被誉为“昆剧之母”
④“百花齐放”方针利于文化事业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十九世纪下半叶,有评论家说:“他们凭直觉,逐渐成功地将光的成分分解出来,并用他们分布在画布上经过的色调和谐地重新组合,形成光的幻觉和微妙的色调互渗现象。结果是画上的物体非同一般,他们对光的分析,连最博学的物理学家也提不出任何批评意见。”下列画作中,风格与此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 . 下图所示为某一重大事件在《新青年》杂志中的提及次数。该事件最有可能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十月革命C.巴黎和会D.华盛顿会议
2021-04-01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某书法家被时人评为:“援笔掣电,随手万变。……贫无纸,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书至再三,盘板皆穿。”据此可知,该书法家擅长的书体风格是
A.工整清晰,飞洒活泼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字形方正,规矩严整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8 . 牛顿以独特的思考方式,从研究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入手,综合了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运用他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从而成功地导出了
A.万有引力定律B.惯性定律
C.加速度定律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此次发射地点位于下图中
A.①B.②C.③D.④
2021-03-29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有一个全国一致信服的意志于革命而言意义重大,中外皆然。辛亥革命前后,革命群众所一致笃信不移的共同意志,只有八个字,须知袁世凯就是抓住了上四字而掠夺了革命果实、身正大位的;他也是背叛后四字而身败名裂、遗臭青史的。这“八个字”应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驱除鞑虏创立民国D.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2021-03-29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