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頫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丝绸衣裳)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传统文人画的代表,蕴含了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
B.这种绘画风格注重意境的表达,是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
C.绘画反映出我国棉纺织业发达,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该作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2 .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
(2)据材料,概括归纳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3)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
(4)结合建国初的史实,评述作者的观点。
3 . 白话文在古代有漫长的历史,在近代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书面表达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1)据材料一,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某班历史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近代中国白话文的推广”为课题进行探究。以下为活动记录。

(2)通过一系列活动,历史小组对近代白话文推广的社会条件有了深入认识,据材料二指出其社会条件应包括哪些方面?“活动记录”对开展历史课题探究有什么启示?
材料三   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史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我要人人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绝不会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性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人的响应和赞助……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若去掉了白话文学的进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只可叫‘古文传统史’罢了。
——胡适《白话文学史》
(3)试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评述。
2016-12-12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测(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4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2016-11-27更新 | 258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届山东烟台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D.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一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