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墨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善于制作机巧器械的手工劳动者,有自己独到的工巧思想。墨子肯定了“巧”在工艺造物中的美学标准,认为“巧”是工艺技术水平的反映。同时他认为工巧的前提是“利人”,不利于人民百姓的“奇巧”和“淫巧”是“拙”,因而反对过度装饰,批判当朝贵族的奢侈之风,由此实现了“工巧”与“利人”的辩证统一。此外,百工的造物活动须有法可依,最高的法则是“法天”,造物活动要遵从上天的“兼爱”和“交利”之意旨,也含有符合于天的自然规律之内涵。墨子的工巧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为战国乃至汉代工艺造物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摘编自余静贵《论墨子的工艺美学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工巧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墨子的工巧思想。
2022-04-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慈云桂(19171990),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1948年,他毅然放弃公费留美的机会,加入清华教职员志愿进城工作团,配合地下党组织迎接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大连高等海军学校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为培养我国第一批现代海军指挥员和通信专家做出了贡献。他主持研制的舰用雷达和声呐奠定了新中国雷达和水声事业的基础。1957年,正在苏联和东欧学习考察的慈云桂被选入中科院组织的计算机研制团队。以慈云桂为核心的团队先后在1958.1964.1977年,成功用国产零部件研制出我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含模型机),为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火箭、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实验及首颗试验型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位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1983年,慈云桂带领的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我国的封锁。

——摘编自刘瑞挺、王志英《中国巨型机之父——慈云桂院士》


(1)根据材料,概括慈云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慈云桂做出这些贡献的原因。
2022-03-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1949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建设的总方针;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会议指出了建设新教育的三个途径,即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从而成为建国头三年贯穿教育工作的主线。

——摘编自董节英《50年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先导:课程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50年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50年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4 . 人类历史亦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鼠疫(黑死病)爆发把濒临死亡的恐惧植入整个社会时,日常规范及习俗制约随之崩溃。……成群的自挞者蔑视教会权威……与鼠疫的严酷现实相适应的,只可能是那些能给反复无常的灾难留有余地的世界观;也只可能是享乐主义和各种异教哲学的复兴,尽管这类文化反映的仅限于少数。更为深入人心的是神秘主义的泛滥,其追求旨在以纯粹个人的方式,达到与神不期而遇的境界。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材料   二十九世纪的霍乱是波及全球的大瘟疫,自1817年起,共有七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死亡极其惨重。仅在霍乱的故乡印度,历次大流行中死亡总数有人估计在3800万。1852年—1860年,第三次霍乱大爆发,传到俄罗斯,导致百万人死亡,其中包括音乐巨匠柴可夫斯基。

——摘编自《中西医大对决之霍乱篇》

材料三   公元1918年春季时,德国还拼尽全力向巴黎发起最后的猛攻,差点就攻陷了这座城市……191810月,协约国军队经过吸苦的战斗……惨败临头的德国便向协约国发出求和的呼声。然而,协约国为了从根本上削弱德国,拒绝了德国的求和,决心给德军以更大的打击。就在这时,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灾难——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从而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据【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欧洲简史》《流感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写出被称为“人曲”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2)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加剧疫病的传播。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造成“19世纪霍乱波及全球”的两例人类重大活动。霍乱夺去了柴可夫斯基的生命。结合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概括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给“德国拼尽全力向巴黎发起最后的猛攻”提供霏要契机的历史事件,并概述“1918年10月,协约国军队经过艰苦的战斗”在德法边界取得的战果。综合上述所有信息,谈谈你对传染病与人类活动、人类文明进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把现实中人物的形象加以概括、纯化,把古典的原理和自然的形象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理想美。”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A.《马拉之死》B.《拾穗者》C.《自由引导人民》D.《格尔尼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佛教传入、道教创始之前,儒学就取得了独尊的社会地位。儒学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对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最初儒家学者对外来的佛学、民间的道教均持一种鄙夷、排斥的态度。但是,由于儒学亦有自己的局限,尤其是在宇宙观及心性论方面,均不及佛、道二教。加之汉代以来儒家经学的封闭、繁琐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相反,佛、道两教既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又能主动融汇儒家学说以获得传播、发展的条件。所以,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一些儒家士大夫兼习佛老之学的现象。隋唐以来,许多儒家士大夫们往往是既讲儒学,又出入释老。唐中叶以后的古文派柳宗元、韩愈、李翱为抵御佛教的影响,站在正统儒家的立场,倡导复兴儒学的运动。

——摘编自朱汉民《论宋学兴起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东汉魏晋以降,儒学第一次遭遇异域文化的重大挑战。宋人范育描述说:“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以“分文析字,烦言琐辞”为务的汉学,显然不足以抵挡佛学的弥漫。于是,复兴原始儒学那种“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开放精神,便成为宋人的使命。

——摘编自范育《<正蒙>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复兴儒学探索中宋人为完成“包举字内,囊括天下”使命的举措。
2021-11-02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8 . 《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

——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有三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涉及要不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次结合则关系到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把唯物史观具体地运用于中国实际的问题。毛泽东读《宣言》读了一百多遍,但是没有拘泥书本的字句和国外的经验,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摘编自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编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次结合”主要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结合的背景。材料中的省略号部分涉及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探索与基于实践得到的理论成果,请指出它们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2021-10-2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教育理念,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传统的学塾成为儿童的牢笼,儿童则把夫子视为敌人,易形成儿童的反抗心理。他将儿童比喻成草木,提出顺应儿童性情,肯定了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并以“习礼”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王守仁说:“凡授书,不在途多,但贵精熟。”儿童读书贵精,当量力而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居官文人,将儿童教育作为统治者实现“下学上达”目标的便捷途径,广泛宣传治.国安邦之道,使社会成员从小就自觉接受建立在理学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教化。

——摘编自殷文洁《王守仁蒙童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快速发展,但人的自然属性却在社会变迁中遭到破坏,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有的和谐被破坏。因此,卢梭对人的自然本性加以探讨,发现了儿童这个独立特殊的个体,秉持“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开创西方儿童教育研究的先河。他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天性善良的、自由的和感性的存在。教育者要遵从儿童作为人的本性和儿童的本性,使其顺其自然的发展,同时儿童是具有尊严和权利的独立个体,所以成人不能剥夺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天性,从而使儿童的童年价值得到充分的保证王。

——摘编自李舒静《马克思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