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印刷术则主要用作日常装饰及巫术展示。新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利用语言传达信息并加以保存的渴望日益增强,由此衍生出彩陶拍印术。西周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保存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此时产生了青铜器图文雕刻技术及印章雕刻技术。春秋战国之际,雕刻凸版与镂板印花技术形成,对金属雕刻刀具的制作得到了明显的发展。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中国,它作为刻章和拓石的结合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迄今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可追溯到唐朝初期。宋仁宗时期,毕昇又发明了活体印刷术;直至19世纪,改良铅活字印刷技术流传于世,被全世界普遍采用。

——摘编自周晓雪《浅析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材料二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原型技术,其实质是借助于相关计算机软件,以数字化模型文件为基础,选取多种黏合材料,利用特定的快速成型设备,通过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制作出真实的三维实体产品。自1986年第一台3D打印机发明以来,国外关于3D打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就得到持续发展。2000年,美国与日本的企业联合研制出一种以喷墨打印技术为原理的彩色3D打印机;同年年底,以色列某公司推出了具有新的成型工艺的3D打印机;2010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关公司合作,以活体细胞为“原材料”成功打印出人体的组织器官,这是3D打印技术在医疗产品领域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家的3D打印技术已初步形成了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如很多创意产品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征集客户的设计方案,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实体产品进行销售,收益良好。

——摘编自刘业勤、张晓莲、邱戏《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D打印技术在西方国家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2022-03-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唐宋文人对其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租”“散”特征的批判,(韩愈等人)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材料二14-17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文化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学理论,解释“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并分析“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并说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复兴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中地位的认识。
3 . 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上海《文汇报》陆续刊出了一些生物学家和农学工作者反对或赞成消灭麻雀的文章。其中,薛德的《谈谈麻雀》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促成了一场关于麻雀问题的全民大讨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B.国民经济建设面临着严重困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D.社会主义科学繁荣方针的贯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较为重视农政的制度建设。在管理机构方面,中央的户部、工部、司农寺,地方州县长官乃至地方监察机关等机构均负有管理农业的职责。发端于前代的劝农制度,至宋代已经相当完备。除皇帝例行的亲耕籍田之外,首次设立了劝农机构——劝农司,又在地方官的官衔上加上劝农职事。从中央至地方,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法规条文,其内容关涉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诸如赋税、水利兴修、虫害除治等。宋廷多次将前人的农业书籍刊刻颁行,地方官在《劝农文》中介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民生产,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开垦荒田,注重水利的兴修,使农地能旱涝保收。同时重视推广优良作物,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解决农民的资金不足,政府通过举办政府农业贷款、调节富户与农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免征农器税与耕牛交易税等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摘编自周方高《宋朝农业管理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及时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先后制定了《1951-1955年农业科研计划》《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和《1963-1972年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到1966年,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农业科技研究、教育和推广体系,各级农业科研单位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在统一规划下分工协作,科研工作进展较快。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后,农业科技在恢复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91988年获得国家奖励的农业科技成果奖312项。1972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量中27%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19811985年期间,提高到30%~40%。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使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摘编自信乃诠《新中国农业科技6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农业管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60年来农业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初步统计,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秦、楚、燕、齐、赵、魏、韩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士。战国铁农具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就铁农具种类而言,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摘编自李建民 《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材料二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战国时期我国铁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此次生产力的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人类在生产领域经历了哪几次革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
2022-02-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在英国,一个外国人享受同样财产自由与人身自由;倘使他被人控告了,他可以要求在审他的陪审员中,一半是外国人,就是说不仅是英国人。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二   1934年的5月的风暴打击,在一个新大黑暗时代的影响尤为深远。59日,从蒙大拿和怀饿明吹来的尘土在地面上飞旋着,被强劲的高层的风带着,向东南的南北迭科他两州吹去。更多的尘土被吹入气流中,直到35000万吨尘土飘向东部美国的城市地区为止。那一天下午的晚些时候,风暴到达了迪比克和麦迪逊,到了晚上,1200万吨尘土像下雪一样覆盖了芝加哥——城里平均每人4磅。……在大西洋上仍然有船只,有些在海岸300英里以外,在随后的一天或两天里发现甲板上有尘土。

——摘编自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伏尔泰思想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2021-08-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三个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一般认为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关于其作用和意义,史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如表所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体西用”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为代表的士大夫,循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理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命题。虽遭遇举国冷遇的困境,却影响了后世国人对救国真理的探索过程。面对甲午战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更是“以敌为师”,梁启超还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变法看作是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尝试的结果,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从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变法,风气大开矣”。辛亥革命后,面对社会乱象,陈独秀将新文化看作是国人教国方案和思想启蒙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认识到“价值观才是根基。没有多数国民之价值观念的转变,共和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新文化运动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救国真理的探索“价值观才是根基”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简洁,逻辑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