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3次组卷 | 4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2021-01-13更新 | 347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624年,唐太宗平高昌、宴百寮,加奏《高昌乐》,始成宫廷十部乐,其中除燕乐、清乐两部外,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八部都是外国传入的音乐。中亚国家石国、康国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也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上述现象体现出当时
A.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B.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C.自信开放的文化情怀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2021-08-06更新 | 626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见
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B.经济多极化导致政治多极化趋势
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2021-05-05更新 | 2400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被后世视为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尊崇道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一套治国方略。杂家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
A.政治走向统一的趋势B.政府重视文化的态度
C.思想相互融合的景象D.经济实现转型的现实
6 . 下图是智利人玛塔创作于1941年的《夜的入侵》。作者曾居法国、美国、意大利,有学者形容其画作如同他在三个大陆的漂泊生活,代表了许多20世纪艺术家作品及其个人经验的巡回流动趋势。这类作品

A.表达了恐惧和混乱B.突出了新奇与刺激
C.寄托了美好生活愿景D.抒发了民族忧患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表明学术界力图摆脱唯物史观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学术现状
C.得益于新时期的文化指导方针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8 . 魏晋时期出现了“每为一字,数体俱入”的趋势,如王羲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这说明魏晋书法艺术
A.注重均衡和谐B.已发展到自觉阶段
C.突出形体结合D.审美与实用相结合
2020-07-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在评价元曲的用语时指出:“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据此可知,元曲
A.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需求B.与文人画的审美取向相同
C.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美感D.代表了文学世俗化趋势
10 .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段材料表明的正确含义
A.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融合
C.东亚发展吸取了西方文明和儒家文化
D.儒家学说对于东亚文明不起什么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