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
A.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
D.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2018-12-03更新 | 13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傅斯年于1919年在文章中指出:“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由此推知,傅斯年
A.提倡西方的科学民主
B.欲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主张中西文化相交融
D.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
3 . 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B.捍卫思想的自由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刊载了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下列对材料不正确的是
A.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何如璋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后不久,即著《使东述略》,其中写道:“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卫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6 . 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
A.基本一致
B.相互矛盾
C.毫不相关
D.完全一样
2018-03-06更新 | 5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载:“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材料反映了李贽主张
A.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合理的社会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C.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D.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所著的《历史》中有一句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与此意类似的言论是
A.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B.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C.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 . 普罗塔戈拉说,“真理(尺度)是对于意识的现象,没有任何东西是自在自为的单一,它之所以为它,只在于它对意识的关系中——都只看它对另一个东西怎样,这另一个东西就是人。”这说明他
A.关注人的伦理道德
B.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
C.有相对主义思想倾向
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2017-12-24更新 | 6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