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意在关上其他国家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大门。对此,中国政府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可见,该条约的签订
A.暴露了美、英、苏垄断核优势的意图
B.有效地防止了核武器的扩散
C.有利于中国研究和发展核能技术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22-06-21更新 | 43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 . 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齐国以优厚待遇吸引各国谈说之士,会聚于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设立
A.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教育之风
B.促使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兴起
C.有助于战国时期学术融合趋势的发展
D.确立齐鲁地区学术文化成为统治思想
2022-05-19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三国演义》问世后,历史演义的创作受到追捧,可观道人曾描述道:“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了文学发展开始出现世俗化趋势B.说明市民文学素养不断提高
C.得益于印刷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的突破D.源自于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
4 . 下图为人类历史上各种动力的功率比较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科技发展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化B.科学理论对动力革命具有先导性
C.生产领域劳动力投入呈增长趋势D.动力技术革新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5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地位上升B.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C.儒佛道出现融合的趋势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021-06-13更新 | 20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6 . 624年,唐太宗平高昌、宴百寮,加奏《高昌乐》,始成宫廷十部乐,其中除燕乐、清乐两部外,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八部都是外国传入的音乐。中亚国家石国、康国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也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上述现象体现出当时
A.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B.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C.自信开放的文化情怀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2021-08-06更新 | 623次组卷 | 14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选拔卷)
7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3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测试
8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见
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B.经济多极化导致政治多极化趋势
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2021-05-05更新 | 2399次组卷 | 19卷引用:选必2第2单元(提高卷)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高考录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1977年高考录取率为4.8%,至1988年上升为24.6%,2001年增长至72.3%。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
A.恢复高考使得高等教育已经普及B.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不断增加
C.教育事业处于转型时期D.高等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
2021-03-2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0 . 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多种唐朝时期流行的佛经题材的变文(讲唱的话本)有目连变文(讲述佛教弟子目连救母出地狱)伍子胥变文、舜子至孝变文、西征记变文(叙说唐朝时事)这些变文语言通俗,故事曲折,和尚在讲唱时、说唱并用。这反映了唐代
A.佛教思想开始本土化B.实现了对边疆有效治理
C.儒释思想融合的趋势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异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