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孔子的这一做法
A.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B.包含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C.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D.体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走向融合的趋势
2 . 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多种唐朝时期流行的佛经题材的变文(讲唱的话本)有目连变文(讲述佛教弟子目连救母出地狱)伍子胥变文、舜子至孝变文、西征记变文(叙说唐朝时事)这些变文语言通俗,故事曲折,和尚在讲唱时、说唱并用。这反映了唐代
A.佛教思想开始本土化B.实现了对边疆有效治理
C.儒释思想融合的趋势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异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畅通的道路、宏伟的广场、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
A.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B.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
C.资本主义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
A.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佛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D.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5 . 下图是智利人玛塔创作于1941年的《夜的入侵》。作者曾居法国、美国、意大利,有学者形容其画作如同他在三个大陆的漂泊生活,代表了许多20世纪艺术家作品及其个人经验的巡回流动趋势。这类作品

A.表达了恐惧和混乱B.突出了新奇与刺激
C.寄托了美好生活愿景D.抒发了民族忧患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倡导:学生自主自治,注重平民教育,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用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际不同,原因不包括
A.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B.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
C.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失望
D.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观察如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A.教育总体成发展的趋势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
C.“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D.“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
2020-04-05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元之际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一个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就形成了小说。《三国演义》实际上也是《三国志》里的故事被市井艺人不断演化,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这主要说明当时
A.文学重心出现下移趋势B.工商市民阶层兴起
C.文学呈现全面繁荣景象D.通俗文化成为主导
9 . 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2019-11-01更新 | 1315次组卷 | 45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2019-09-29更新 | 44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