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与愚夫愚妇相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相异的,是谓异端”。这些言论
A.冲击了重农抑商观念B.强调理性思考的精神
C.蕴含一定的平等色彩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末清初,有位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下列有关书籍发展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早期的简策和帛书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
B.在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后,中国出现了纸张
C.中国在唐朝时已经开始使用胶泥制成的活字印刷术
D.德国人谷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唐本草》
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7-14更新 | 827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冯道是五代时有名的大臣,一生经历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做过六位皇帝的宰相,当时人对此津津乐道,但是从宋代开始,人们对冯道的这种几易其主行为不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宋代
A.儒学的复兴B.国力的下降C.诗词的教化D.风气的保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展示的是1915年在上海出版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第1页刊载的文章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该刊物

①宣传西方文化②寄希望于青年③倡导文学革命④针砭中国旧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8年,康有为等建议光绪帝开懋勤殿,“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的政治专家,共议政治制度,将一切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算”。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A.实行西方议会制度B.建立基层组织机构
C.废除旧式官僚机构D.保证变法有序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上述讲话出自毛泽东哪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初年,人们主要通过手抄方式传播书籍至北宋中叶,则“市人转相薬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苏轼感慨说,学者获得书籍“多且易致如此”。这一材料可以说明
A.“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B.雕版印刷术有助于文化传播
C.程朱理学受到了官方尊崇D.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