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9-01-30更新 | 2427次组卷 | 62卷引用:统编版必修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检测题
2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
2020-12-07更新 | 83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检测题5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020-07-01更新 | 995次组卷 | 37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近上映的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以其精彩的电脑特技呈现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殊的解读引来褒贬不一的网络口碑。以下有关电影、信息技术和文化关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A.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
B.《花木兰》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融合
C.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
D.互联网技术是由电影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而产生的
7 . 如图是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其意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对该封面寓意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牛顿的理论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B.牛顿的科学成就为启蒙运动提供理性这一思想武器
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钥匙
D.牛顿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8 . 马丁·路德把基督教经典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对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
2020-09-22更新 | 99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卷(B)
9 .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
口号解读
冲决俗学之网罗反旧学、倡西学的文化思想
冲决君主之网罗反专制、倡民权的政治思想
冲决伦常之网罗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的伦理思想
冲决群学、群教之网罗哲学启蒙

A.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B.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
C.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D.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0年的《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刊登了陈独秀撰写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文中写道: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约8元,在上海的生活程度,不至冻饿而死罢了,工人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一股东用红利的名义抢夺去了,工人照例得不到分毫他提出“赶快实行八时制,为穷苦的工人谋点教育”。要“由个人的工业主义进步到社会的工业主义”,提倡工人入股私有企业的制度。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文宣传了马克思的利余价值学说;②“社会的工业主义”指工业产权的社会公有
③陈独秀没有完全排斥私有经济:④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建立“劳工社会”的呼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