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9-01-30更新 | 2427次组卷 | 6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解读中国古代某一类型绘画:“ 与禅画相似,但实质上却有许多不同。相同的是,两者都不求形似,只重意境,不求画面色彩,却求万物的真质;不同的是,禅画是以禅心观照万物,妙悟万物,该类型画则是以文学诗词之心去观看万物,感受万物。”这种类型画是指
A.山水画,描绘意境气韵B.文人画,强调才情气节
C.花鸟画,追求形态逼真D.人物画,注重人物故事
2020-09-10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3月线上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
A.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B.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
C.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D.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西文化冲突对抗中,当调和成为新文化运动传播的障碍时,李大钊说:“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李大钊本意的是
A.区分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性质B.描述了新旧代谢的动态过程
C.表明他坚决反对中西“调和”D.认为民主与科学才能救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第一场是儒墨之争;第二场是儒道之争;第三场是儒法之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学说成为各派众矢之的B.争鸣涉及人生和治国方面
C.各家流派矛盾尖锐不能调和D.儒法之争实质是显学之争
7 . 唐朝中期的啖助、赵匡、陆淳等人一反以往研究《春秋》仅注重“三传”的训诂注疏方法,对“三传”的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这种《春秋》新研究的兴起
A.体现了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反思B.推动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C.有利于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D.妨碍了唐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庄子认为:“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他还指出:“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道通为一。”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庄子将“道”作为最高的原则 ②庄子表达了“齐物”的思想
③庄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庄子追求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4-2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七彩阳光(三钉)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要求打破等级秩序   ②带有“举贤”思想   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   ④背离礼治法治主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村童闹学图》摹本。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宋代风俗画风格,描绘了村野风物人情;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反映了宋代村学管理比较松散的事实。对这副画作的不同解读,最能说明
A.绘画作品不能够反映社会现实B.特定的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要以可靠史料为依据D.历史的真相永远无法得到澄清清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