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一国发展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工业10

——40的概况及特征


工业体系概况特征
工业1.0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机械化生产。经济社会从农业、手工业转型为工业及机械制造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机械制造
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一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模式。电气化、自动化
工业3.020世纪70年代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机器逐渐替代人类作业,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电子信息化
工业4.0始于2010年,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模式。只能创造和制造

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资本家为了追寻更高的利润和在竞争中取胜,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制衣、廉价电子产品、玩具等)转移到了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内制造业投资被对外直接投资赶超,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生产率止步不前,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下降,“去工业化”还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和对立,中产阶级日益萎缩。为此部分人士提出“再工业化”要求恢复和提高制造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再工业化”的综合性举措,大力推进美国制造业的振兴。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推动美国“再工业化”,提出“展开公平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以让工作和工业重返美国。”

——余功德、黄建安《美国“再工业化”的国家安全含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前三次全球工业化的共同点。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二,指出特朗普政府“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19-04-23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九校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试题
2 . 在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启蒙运动,存在在着不一样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卢梭不仅是启蒙思想家,而且是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是启蒙思想的自我批判者,他在批判启蒙思想的同时构建自己的思想。

——摘自曾誉铭《启蒙的自我批判:论卢梭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在《罗马书》中,保罗认为如果想获得救赎,就必须无条件地相信耶稣;这与贺拉斯的“敢于认识”相对立,而这一格言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明确表述了信仰上帝与启蒙运动的运用理性之间的冲突,并意识到这种冲突是难以克服和不可避免的。在最终试着去澄清他所谓的“启蒙”的含义之后,康德也并不能回避“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这一关键问题。他同时代的人都热切期盼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康德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并不是。

——摘编自【意】文森佐·费罗内著《启蒙观念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自己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口号的认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论证“18世纪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已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放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材料二   


以上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天下观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

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所作的努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然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界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在这一观点指导下形成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西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中西方风格迥异的自然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就开始探讨“何为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天人合一”“五行说”等都是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的回答,中国古代思想家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自己立场的自然观。……在西方,古希腊最早开始探索世界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世界的本原初步归纳为“水”“火”等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逐渐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中国的自然观由“一”而生,将“自然界”和“人”看成一个整体,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的自然观由“二”而生,“自然界”和“人”的关系是一个对立不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对立性使得西方更多的追求“人”的主动性,使自然界逐渐沦为了人的奴隶。

——摘编自贾文龙、张卓艳《中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进及发展愿景探析》

材料二   西方的科技革命,恰恰是西方自然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理性地解析着自然,科学地总结着世界的部分规则,并试图创造新的运行体系。这样的革命是极度震撼并且极具扩张性的,正如西方自然观试图精确地探索自然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一样,这样的革命必然会试图侵入每一个固有的民族文化中,这是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科技革命更是大大促进了西方对“虚”的割舍和对“实”的肯定,因为科技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无数真实的行动和不断实践的检验之上,西方认为脱离操作实践的理论都是不切实际的。因而,科技革命带来了全球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

——摘编自李玢《“科技化”时代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自然观的碰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早期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内涵,并分析各自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近代西方科技革命使“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持有怎样的自然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游走各地的教师通过教授他人演说和辩论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他们还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们需要的任何知识。这些教师收费授业,因而被称为智者。

——(英)伯里《希腊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智者学派思想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二   



(2)图A和图B见证了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说明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三   



(3)有人说1977年冬天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一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4次组卷 | 7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君主除了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为扭转此局面统治者推行事战争、训练和军事制度以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和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务当作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做统帅的人仅能有的唯一的专业。当人民对他抱有相当好感的时候,君主不应该过多担心阴谋政变;但是当人民敌视君主,用憎恨的眼光看待他的时候,他就一定要惧怕所有事情和所有人了蛮族的控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忍受了,此时此刻意大利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新的君主授予荣誉,现在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有能力的贤明的君主提供一个机会,……来担负起这个重任,使我们的祖国在她的旗帜下重现光芒。

——意大利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君主论》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黄宗羲、马基雅维利关于君主制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社会背景的异同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2019-01-30更新 | 3332次组卷 | 4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