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具体时空下往往统一于人们的思想理念中,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1999年6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哲人”在经济、宗教和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具体建议,指出其建议本质上体现的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追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中国发展的史实概括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国家为保障该战略的实施所采取的法律举措。
2019-01-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

3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5次组卷 | 85卷引用:天津市泰达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几乎完全是在程度较为低级的私学中完成的。”蒙学在两汉时就已初步发达,宋代盛极一时。蒙养性质的私学的入学年龄为7-15岁。教学目的多为日后应付科考奠定基础。从教材类别上看,包括综合性的蒙学教材如《三字经》,伦理道德类的教材如《启蒙初诵》,还有历史类和名物常识类的教材;在教学上,朱熹在《蒙童须知》中要求:“百凡器用,皆当严肃整齐”,“书册整齐顿放,须要字字读的响亮”,“凡写字,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另外,一些教学内容上品德修养类较多,学者就努力将道德观念、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地结合于一体。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蒙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并说明教育与统治思想的关系。

材料二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发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两个法令。《暂行办法》规定: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于共和民国宗旨,清朝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高小以上学校体操科,应注重兵式体操;中等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清末学堂的奖励出身一律废止,等等。

——朱从兵《教育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颁布的政治背景及其颁行目的。

材料三小学《国语读本》第三册中,有这样的课文:“月光光,月光光,小孩子,上操场。土炸弹,木壳枪,开步走,瞄准放。大家时刻准备着,准备打倒国民党。”广泛流行的《工农兵三字经》则写道:“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入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世界上,一样人,人类中,永无争,大同现,享安宁。”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教材内容体现出的突出特点。请判断上述教材出现的历史时期,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综上,谈谈你认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018-03-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分析宋代“疑古”思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6人;就性别看,男性138人,女性4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3)材料三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并概述其意义。

材料四   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分哪两步?这两步是如何完成的?
2018-02-07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18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7 .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专业备注
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
政法科政治、法律
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农学、林学等
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2)据上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17-11-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

材料二: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四: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17-12-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智者学派处于古希腊的全盛时期,使得雅典为全希腊树立了榜样,成为古代科学、文化、哲学、经济繁荣的纪念碑。这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思想上必定出现百花齐放的盛况,民主制在巩固,思想在解放,各种意见都有发表的机会,也就预示着人类思想的大丰收,孕育着一个巨大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兴起及其客观影响》

材料二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继承、借鉴和利用古希腊、古罗马的雅典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发动的一场革命。它使欧洲的科学和文化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积极宣传人文主义,建立新的教育,这对于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王宜凯《洋务派科技引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10 .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指出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

2017-08-06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