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一家公司进口了近300万件中国瓷器,这对欧洲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中国瓷器为样品、装饰中国图案等)……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工业化及其后果(1750年—1914年)……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20121115日)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文明交流中碰撞、融合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看法。(要求结合唯物史观全面认识问题)
2021-04-1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由相互封闭隔绝到逐渐联系、融合,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自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描述的世界东西方相互隔绝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对他们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新的着重点”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这种“新的着重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4)综上,简要谈谈你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是什么。由此推断他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材料三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的思想来源。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他于1859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物种起源》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在浅色的样树林里,浅色种类的城通常是深色种类的城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城通常为浅色种类城的16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用上述现象阐释了什么观点。指出《物种起源》诞生的思想条件。

材料二 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保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起自然种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原因。另外两大发现是什么。

材料三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常理由……经济上,舒造的、心满意足的上、中是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达尔文学说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科学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019-05-23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西区2019年高考三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对农村不同阶级的细致和理智的分析;其次,经过实实在在的工作,确定在一定的革命时期和哪些阶级合作,反对哪些阶级;第三,中共在农村工作中的角色只应该是一个向导者或催化剂,而不是一个全知全能者。

——世界知识出版社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注:费正清是美国最有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1955—1973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撰写的关于阶级关系和农民运动的作品及其观点、结论。

材料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得到了什么呢?一个恰当的回答是:他既不是军委主席,也不是政治局主席,他只是政治局常委委员。另一个恰当的回答是:毛泽东得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成了过去党的正确路线的唯一代表,将来能领导党和军队取得胜利的唯一人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炳章著《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遵义会议中毛泽东“成为过去党的正确路线的唯一代表”?请结合1927.7—1935.1时期的中国革命史实来说明。

材料三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前途。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的影响。

(4)综上,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