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
(4)基于以上分析,说说数据库的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具备的优势。
2021-02-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可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完成下列要求:
(1)班固把历史人物划等评述的做法,对后世的哪一选官制度产生了影响?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12-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战线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规划科技模式。“十二年科技规划”由57项任务构成。为了制定和实施该规划,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等本国科技力量,同时借助了苏联的援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提前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o这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久春、张柏春《规划科学技术:<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如下表)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规划实施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2)据材料二,为表格中重大科技成果的命名来源进行分类;并归纳如此命名的意义。
2021-02-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下表为宋明时期儒家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

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材料四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材料三表中①、②分别是儒学中的哪一思想体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的主要表现。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

材料二 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 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依据材料一中概括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看待君民关系问题的?其出发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对于君民关系认识的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四,指出谭嗣同在君民关系认识上有何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清统治者创痛巨深的鸦片战争是由政府一向漠视的对外贸易问题引起的,于是外贸被夸大地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迫使人们去重新估量商业的作用。……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工商业精英集团——绅商阶层。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民间投资热潮中,不仅到处闪现着绅商翎顶辉煌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工厂和路矿公司中,他们还充任着主要创办人以及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下表提供了张謇等绅商创办、投资的企业情况(1913年以前)。

姓名身份创办投资企业数资本额(千元)
张謇状元、翰林院修撰277087.7
严厚信贡生、道员148064
沈云沛进士、翰林院修撰134118
许鼎霖观察、二品顶戴候选道105547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三   执掌上海总商会的绅商头面人物和绅商领导体制下的上海商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以其介于官、商之间的特殊社会身份,为消除有碍于商务发展的官商隔阂,沟通官、商联系,曾经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从解决历史进程中的突出社会矛盾来说,这也是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徐鼎新《上海总商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绅商阶层形成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晚期推动绅商阶层发展的近代化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绅商推动近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概括绅商阶层的显著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绅商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历史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
(4)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10 . 2014年9月是孔子2565岁诞辰月,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及相关组织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材料二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之先。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汉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记载。
材料三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纪念孔子2556岁诞辰大会,并发表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海峡两岸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曲阜是祭孔的主会场
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用3个小时的宏大篇幅向全球直播。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
领域
信 息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说明汉代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如此祭孔的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
2016-11-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射阳中学滨海中学高三下期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