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和人文主义之父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
(3)根据所学,欧洲宗教改革首先兴起于哪国?写出宗教改革后出现的“三大新教派”?
(4)17-18世纪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启蒙运动,出现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其中卢梭的国家学说是什么?不仅将“理性发挥到淋漓尽致”,也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得益于17世纪的启蒙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18世纪见证了一场被称作“启蒙运动”的文化变革。启蒙运动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奠定了现代性的基石。

18世纪,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首推大西洋两岸。大西洋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欧洲的商人、船主、金融家、制造商、美洲的种植园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并且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诱因。直到19世纪前期,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成为一场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对当时政治进行批判的主张。
(2)据材料,指出“大西洋革命”时代到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的表现。
(3)据材料,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四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恢复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最初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的主张(任举两例即可)。依据材料三,说明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这一制度是如何具体运行的?为了避免“专制独裁政府”的出现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1-05-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且可避祸。”于是他们重搬儒术,利用当时封建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摘编自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材料二   人们了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力求避免有意无意将历史写歪,或以假乱真。出于歪心恶意的造假不说,即使出于好心善意的造假,当造假者的现实需要已经成为历史,而他们制造的假历史形象却没有从科学上受到清算,那将会有怎样的社会效应呢?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康有为等人“重搬儒术”的原因与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历史解释的看法。
2021-05-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江苏·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189510月,陈宝箴就任湖南巡抚,随即在当地设立矿务总局,开始兴办矿务。他还与地方绅士合作开办了几家近代工厂。翰林院编修江标任湖南学政后,改革长沙校经书院,以新学教导学生。18974月,江标创办《湘学报》,主要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及自然科学知识。1897年下半年,具有民权思想的黄遵宪出仕湖南,推荐梁启超到湖南讲学。稍后湘籍人士谭嗣同也回到家乡。一时之间,维新人士云集湖南。

1897年10月,时务学堂创立,开启全省新式学堂创办之风。1898年1月,带有救亡性质的南学会成立。同年3月,谭嗣同、唐才常集资的《湘报》创立,内中多有宣传维新变法、民权之说。当时湖南还设立了课吏馆、保卫局、武备学堂,维新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王栻《维新运动》


(1)据材料概括湖南维新运动中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维新运动兴盛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是文艺复兴,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极高,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之前只能画神不能画人,文艺复兴之后的作品千姿百态。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的创造性就像火山一样爆发。

材料二  他的《神曲》能够把教皇打到地狱,把他的情人送到天堂,在当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一面辉煌旗帜。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何时兴起?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这个国家?该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他”是谁?与他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另外两个人是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03-24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由“五权分立”和“权能分开”两大学说构成。……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按照他的本愿,是要实践他的思想,但是没有成功……随着各地方自治与国民大会制度的提出,孙中山的五权宪制在形式上基本完成。……它(五权宪法)是从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演化发展来的,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权能分治”的根本目的是人民主权,政府有能。人民有权,就是把政权完全交给人民。这里的“政权”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政府有能,即把立法、行政、司法、考试和监察五项治国大权交给政府,政府才能有很大的力量来治理国家事务。孙中山强调,在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基础上应当保持“权”与“能”之间的平衡。

——王晶《浅析孙中山宪政思想》


(1)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宪政思想在中国未能成功实践的原因。
2021-03-01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曾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士大夫们表明自己的一种面向未来、治理现在的气概,一种家国天下的责任。他们通过发现和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新思想,比如《尚书·洪范》中,到唐为止一直以来的儒教认为是表现天帝赐王天命的句子,被解释成从尧到舜、从舜到禹的王者之间的王权转让。不论是王安石还是程颐,都拼命向皇帝进言,要以尧舜为榜样治国。他们强调经书中所要求的诚意、正心、修身等德目是皇帝和士大夫都应该具备的,换言之,皇帝成为与士大夫同祥的存在,被要求具有同样的伦理道德。士人的人生理想当时是以优异成绩科举合格,然后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国家。他们主张自下而上,也就是通过家庭和地方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来促使王朝统治体系的安定。

——摘编自【日】小岛毅《宋朝: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材料二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出身灶丁,早年以商贩为生,三十八岁始就学于王阳明门下。王艮虽然继承了玉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命题,但他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不满其师说”,提出一些颇具独创性的看法。王艮认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将神圣性的“道”与百姓的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王艮的“格物”是以“安身立本”为核心,他指出:“物格,知本也。”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提出“尊身”的观点:“身与道原是一件。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这种思想包含着维护个体生存权利和人性尊严的意义,对明朝中后期思想想文化影响甚巨。

——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士大夫群体表现出的价值取向,概括他们参与治理的主要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王艮心学思想独创性的表表现并分析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宋明儒学。
9 . 儒家的治国理念对中国的社会秩序、文化养成和民族心理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一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宋代二程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的国家哲学内涵及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秩序、文化养成和民族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0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典型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选一例来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