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产物,路德的思想充满悖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前的神秘主义信徒都尽力贬低自我,到了宗教改革的这位天才身上,却把自我膨胀成硕大无比。路德把基督教神秘主义所讲的灵性的出神狂喜,完全世俗化,解释为一种激情的奔溢。于是,自我取代了教皇、皇帝、主教们的职分、义务和责任,它就是自我得救的保证。

——弗里德里希·希尔《欧洲思想史》

材料二   他为消极服从辩护,声称是神权的发明者;路德教会的建制对确立绝对权力国家所作的贡献甚至比复兴民法的贡献都要大。他猛烈攻击他自己国家里的统治阶级;但当农民以正当与合理的要求起义并威胁萨克森时,他发表一个小册子认为应该将他们击得粉碎。

——阿克顿《近代史讲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革新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分析其思想中矛盾性的经济根源。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双重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是“人和世界的发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米什莱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提出的“人和世界的发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0-07-12更新 | 320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3 .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理论和灾践是宝贵的历史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什么是三民主义呢?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余之从事革命,建主义以为标的,定方略以为历程,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求天下之仁人志士同趋于一主义之下,以同致力,于是有立党;求举国之人民共喻此主义,以身体力行之,于是有宣传;求此主义之实现,必先破坏而后有建设,于是有起义。

——黄彦、萧润君《孙中山著作从书》之《三民主义》《自传及叙述革命经历》


(1)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的主要目的,归纳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及其同志是如何进行实践的?纵观孙中山的革命生涯,概括其特点。
4 . 西方思想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材料二   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没有人会故意作恶。

材料三   文艺复兴最初是以复兴古代文明的面貌出现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学者鄙视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热衷于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认为这些古典文化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是与神学对立的世俗文化,便用“人文学”来称呼它。

材料四   启蒙运动是建立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产生,不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宇宙体系研究领域,而且促进了科学世界观的生成,启发人们去探索人类社会的法则。

——大象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希腊学者有关“人的价值”的观点。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复兴”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四指出促进启蒙运动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列举启蒙思想家探索出的“人类社会的法则”。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思想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线是什么?
2020-07-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5 . 认识和评价商鞅变法时要注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 贫则重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商君书·弱民第二十》

材料二 商君假孝公之势,变法于秦,其不朽之功,众口皆碑。法家之理论,实绩卓著,不仅促成强秦之一统,且亦支撑我国封建帝制达二千余年。方今中华共和,荡涤积秽,崇尚法治,然世人多道西方之法,殊不知商、韩已倡此二千年矣。数典忘祖,得无傎乎?

——陈奇猷《商君书·前言》(1990 年)

材料三 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商君书》中的“治民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三,概括两者评价商鞅变法和先秦法家的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今人评价商鞅变法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3次组卷 | 4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拿破仑之言行经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后,其形象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迄今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路易十六)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仑)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威声大震……在诸国之上。

——魏源《海国图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塑造的拿破仑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魏源塑造拿破仑形象的主客观因素。
2020-06-05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正义”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拉图竭力描绘了一个人们在其中或许能更好地感受到正义的社会。柏拉图抛弃了当时的民主制,提倡一个男性和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社会,但在这个社会中,儿童应该离开亲生父母,为了社会共同利益而被抚养长大。柏拉图认为,城邦应该禁止艺术和文学,因为这些会干扰到对真和美的探求。最后,理想社会中的法律要由具有最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制定,而这些公民当然应该是哲学家。

——摘编自[英]詹姆斯.M.罗素《从柏拉图到维尼熊:哲学经典导读》

材料二 柏拉图笔下的正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可分割:“衡量一个城邦是否正义,其标准就是……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人的工作。”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美德”也随之明晰。“正义”的意义是深远的,它包含了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概念,是人们安于职守和保证生活安定的基本立足所在。同时,正义也是城邦的存在基石,它依靠于国家法律行为的给予,依靠不同等级的美德而存在。

——摘编自[英]罗伯特·艾伦《哲学的盛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正义社会”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拉图抛弃了当时的民主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理想国中三个等级及其美德,概括其正义观的意义。
9 .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不断地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重新“发现人”的时代,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重新唤起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人们要求从神学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讲人性、讲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尊严的人文思潮得到空前发展。人文主义运动不仅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使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大放光彩,同时也叩开了工业时代科学理性精神的大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

——张成岗《“科学文化”的人文向度》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从黑暗进入阳光”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其提出的革命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新发展及其根源。
2020-05-1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 历史试题
10 . 人文主义平等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条最基本的法律虽然被世俗的谬见所掩蔽了,可并不是就此给抹杀掉,它还是在人们的天性和举止中间显露出来。所以凡是有品德的人就证明了自己高贵。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要坚持基督,其他的诸如苦行禁欲等行为就不再成为表明信仰的标记,神职人员是否结婚这等行为完全由人自由取舍,任何人不得禁止,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同时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路德还十分重视提高普通信徒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信徒均可成为祭司。

——答小群、孙琥瑭《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

材料三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他在书中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状态,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类既不自由,也不平等,必须“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这结合能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被称为城邦,现在则被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摘编自钟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中薄伽丘有关平等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路德的平等观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影响。
(3)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卢梭的平等观内涵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新发展的主要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