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其进一步说明。
2021-12-04更新 | 2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科学发展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同时人类也应合理地利用科学。

材料一17~18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个接一个的科学巨人和科学发现问世,从根本上推翻了中世纪被奉为教条的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物理学认识。自然科学的成就是启蒙思想家敢于倡导理性、大胆怀疑并批判包括古代在内的一切过去和现在的基本依据之一。他们直接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移植于社会研究,总结出科学的、理性的规律意识。他们自称为社会领域中的“牛顿”,认为社会像一架巨大的机器,他们的使命在于发现操纵这架机器的各种基本法则,用自然规律般的简洁和高度抽象来概括它们,使之指导入类社会的实践。

——摘编自郭小菱《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度使爱因斯坦感到欢欣鼓舞。他幻想人类从此可以永久和平了。但美国在战争结束前夕竟悍然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刚刚制造出来的原子弹,这使作为“原子弹之父”的爱因斯坦感到无比痛苦与愤慨。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最突出的实际效果在于它使那些丰富人的生活的东西的发明成为可能,使人从极端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科学也使人类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在战争期间,它给人们提供了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变成了对人类安全和生存的巨大威胁;在和平时期,它在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使人们失去对劳动的兴趣,成为“机器的奴隶”。

——摘编自龚廷泰《略论爱因斯坦精神——纪念爱因斯坦诞生九十周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法则提出的背景,并列举法则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相对论给人关社会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0-12-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020-09-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文)试题
5 . 家规乡约是中国古代民间自发形成的、具有道德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明代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三   当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乡规民约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民风民情也千差万别,若只是以法律的方式做出统一规定,难免引起“不适”,乡规民约源于世代民众生活沿袭下来的习俗和传统,更适应本地方的现实需要,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刘宇《论“吕氏乡约”的社会治理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吕氏乡约》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研究古代家规乡约的现实价值。
6 . 经世致用,作为治学的宗旨与境界,由来已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先秦时代的经典中,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内容无湖;不关注于讲究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研讨学问、如何治国理政以达于济世安民等。如果我们说,广义的先秦诸子之学,是我们传统学术的基石与经典;那么,我们就应该同时承认,“经世致用”既是构建传统学术体系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也是学术精髓与学术宗旨之所在。

——摘编自孙家洲、高宏达《“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定位与诠释》

材料二   这些学者(顾炎武、王船山、黄宗羲、朱舜水等人)虽生长在阳明学派空气之下,因为时务突变.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学问,是为政治而学问,他们许多人都是把半生涯送在悲惨困苦的政治活动中,所做学问原想用来做新政治建设的准备,到政治点:完全绝望,不得已才做学者生活.他们的学风都在这种环境中间发生出来。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孟子“济世安民”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学风兴起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黄宗羲、顾炎武“为政治而学问”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世致用”历史地位的认识。
7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从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 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 据张柏春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相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各自的成因。
(3)列举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020-07-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民绝对没有受到这种报纸上的文化运动的益处,他们虽稍听见一些“救国!救国!”的演说,什么德摩克拉西的思潮,什么解放改造的学说,都是知识阶级的专利品罢了。……中国不识字的人这样多,识字的人,又大半数是顽固的守旧党,言论的效力,能有多少?所以现在大家的社会改造运动,都注全力于言论界,多数还是埋头于口头、纸上,肤浅,直觉的著作。……(一些启蒙者)好务虚名,急功近利,(只为)搏得一个虚名。

——郑振铎《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1919年)

材料二随着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以来就不断组织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乃至农民广泛参与的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自觉斗争,也使得曾经幻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改造实现和平富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十月革命的确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全球性的政治危机和革命风潮使得一部分五四学者看到了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最终接过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所承担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摘编自包大为《从启蒙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与内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五四运动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9 . 儒家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

材料二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三   李贽认为,“童心者,心之初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习、共知而共言者,是真迩言也。”李贽的“童心”说深受王阳明“良知”说的影响,二者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是价值取向相反。李贽强调“童心”即“私心”,注重物质利益的价值,形成了以物质利益为本位的个体价值格局,并显示了儒家价值哲学从以道德为本位的群体价值格局向以物质利益为本位的价值格局转换。李贽认为“童心”不以“闻见道理为心”,“闻见道理”就是日常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是理学家所指的“天理”。

——摘编自刘兴邦《童心与良知的价值背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在人性和政治方面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2)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相比,指出两者关于“良知”主张的共同点。
(3)与王阳明的“良知”说相比,材料三中李贽的“童心”说有何不同?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
10 . 西方人文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时必须进行辩证地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人性与理性的解放,宗教改革的冲击力则在于对社会性的愚昧发起了攻击。……宗教分裂到处引起激烈冲突、流血事件、教派迫害,直至大规模屠杀,宗教史上记载颇多……宗教改革是“护神”的,要回归本源的基督教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宗教分裂后的新教比旧教更忠于上帝和《圣经》。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有差异甚至互相敌对,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争取政治自由和批评的权利,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他们反对教会权威、君主专制和特级特权,抨击一切不合理的东西。在反对或抨击中,丰富了有关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思想。……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致力于彻底打击恩格斯所说的“外界的一切权戚”,争取恢复人的权利,确立人的尊严的运动。

——摘编自王养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浪漫主义对启蒙理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过分张扬和冷酷无情违反了人性;批判理性解构一切,但没有能力建构新的合法性权力,所以使得新旧权力之间留下了真空……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工具化、功利化利用,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失去了和谐;他们认为自由契约型国家过度夸大了个人自由,政府不能干涉公民的私生活,以至于共同体的价值都被抹杀;利己主义,追求私利最大化,造成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残酷战争。

——摘编自舒绍福《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反抗及其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斗争方式。如何理解“宗教分裂后的新教比旧教更忠于上帝和《圣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美国家是如何践行启蒙思想家“消灭外在权威、建立新体制”这一进步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代表对启蒙理性所作的批判。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克服上述问题?
2020-05-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