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牛霞飞       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郑博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4-03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是为了实现其对“仁”的崇尚和济世的目的,子贡毅然选择经商这条途径来积累财富。当他拥有大量财富之后,并未骄奢自满,而是将财富用来资助需要救济之人。子贡曾向孔子请教过诸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之类的问题。他认为,财富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子贡始终把“礼”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经商逐利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能否做到不被金钱蒙蔽双眼,不攫取不义之财。子贡很快由“富而无骄”上升到“富而好礼”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他极力奉行孔子所倡导的“言必信,行必果”,子贡在商界赢得了较好的信誉,纵观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和丰富内涵,可以发现其不仅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行不悖,而且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唐金培《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子贡儒商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贡儒商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2-06-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等

材料二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读书识字的人增多,单靠抄书手写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印章与石刻、拓片的基础上,雕版印刷术出现了。印刷术发明之后,民间书籍的大量印制和低廉的销售价格,为全国范围内学校教育的推广和读书风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它通过与科举取士的互动,推动了古代的政治文明建设和士人阶层的更替。同时,它还引发了宋代知识形态的根本变革,促进了“宋学”的崛起,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勃兴,书籍得以大量印行,这就大大地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完善,使它不仅在国内传播,而且借助于印刷术的力量远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和中亚等地方。

——摘编自李昕揆《雕版印刷术与宋代文化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及秦代文书形态的演进,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雕版印刷术能够发明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隆平(1930-下-2021年),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袁隆平进了湖南一所农校当老师,他对农作物遗传学的兴趣不改。袁隆平寻找可以提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品种,前往北京查阅科学期刊。1970年,他调整了思路:去中国偏远地区寻找野生水稻品种。在海南岛的一条铁路线旁,袁隆平的团队找到了一片野生水稻。1971年,袁隆平发表论文,阐述如何将野生水稻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商业水稻上。袁隆平则在第二年就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品种。到1978年,袁隆平已在湖南负责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种植。袁隆平把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了粮食产量。1980年,他主动将关键的水稻品种赠送给国际水稻研究所,研究所后来用它们培育出可以在热带国家生长的杂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团队还将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印度、马达加斯加等地的农民。在众多种植水稻的国家,产量的大幅上升让饥荒成了遙远的记忆。袁隆平是科学家中的楷模:爱国、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人到老年仍不懈工作。

——摘编自《袁隆平,让饥荒成为遥远的记忆》


(1)根据材料,概括袁隆平在农业科学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取得伟大成就的条件。
2022-01-2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认为人先天具有善性,之所以向恶,那是因为有情与欲的侵扰,而产生情欲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身的存在。所以人身所蕴含的自然情欲需要道德修养来节制,道德修养是达到身心和谐的必然路径。儒家认为每个人都先天具有“良知”“良能”,固人人可得而教之。因此儒家强调对个体的教化与人治,而不提倡惩戒和法治的作用,甚至蔑视法治,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人性善的终极理想是成为“内圣外王”的圣人。“内圣外王”是指圣人既有厚德载物的美德,也有博施于民的抱负,人格理想与政治理想两者融会贯通。圣人是儒家至高境界“内圣外王”的化身,是“止于至善”的楷模,是“修齐治平”的典范。

——摘编自靳浩辉《儒家人性本善与基督教人性本罪之比较》

材料二   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人无法超越自身的“原罪”。为了遏制人性恶的泛滥,必须依靠外在法律的规训。启蒙运动以来,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康德、黑格尔,虽然他们关于人性的阐释有诸多不同,但从根本上都同样包含着某种人性恶的预设,即出于自然本性而趋利避害有可能滥用自然权利。英国阿克顿勋爵一针见血地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就宣称:“政府之存在不就是人性的最好说明吗?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天使,政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是基于对人性恶的深切体察,所以不能任人的权力欲如脱缰野马,必须加以控制。从人性的罪与恶出发,西方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分权和制衡”的理念得以贯彻,法律成为预防权力洪水肆虐的堤坝。

——摘编自胡伟希《从人性论的差异看中西政治哲学理念的分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论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西方呢?……文艺复兴期间工匠的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自文明开始以来一向非常脆弱的联系能得到加强。……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才支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新发明。同样,学者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威廉哈维(1578-1657年)之所以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是因为他坚决不理睬对体力劳动的这种藐视。数十年间,他一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他切开从大动物到小昆虫的种种生物的动脉和静脉,谨慎、耐心地观察和记录血液的流动和心脏的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学的进步通过广大公民的个人启蒙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蒙思想高扬人的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为启蒙运动时代科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19世纪被称为“科学时代”,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广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使人们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还导致发展演化的世界观形成,并深刻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发展。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三古代科学的发展主要依赖学者的潜心研究,而技术的进步则主要依赖工匠 及其他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人员对各种实用技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和技术两相分离。 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开始相互联系,并逐步走向密切结合,技术在科学的指导和推动 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自人民版必修三教材《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辉煌》)


(1)阅读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在牛顿、爱因斯坦、巴斯德、达尔文中选择两位,分 别举出其在近代科学领域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启蒙运动时代,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对于 “理性”的质疑。
(3)材料三中“技术在科学的指导下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指什么史实?
(4)阅读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助推近代“科学革命”的至少三种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武德九年,唐太宗对于唐高祖大封宗室为王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数十位宗室郡王皆降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他的理由是,“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已之宗族乎!”毕竟那么多的郡王是一个庞大的特权集团,“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愚也”。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利”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

——摘编自《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子功利思想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以后墨家思想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以来儒学的发展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其发展的相关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医药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再没有出现过鬼神观念统治医坛的情形,医学战胜了巫术。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创立医学教育体制,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之观念,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逐渐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即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一些激进入士推崇西医,甚至视中医为伪科学,逐渐形成“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

——摘编自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前中医药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