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李大钊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马克思)为主旨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李大钊通过对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比较,充分肯定俄国十月革命所采行的革命手段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李大钊在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的同时,又发表了小说《雪地冰天两少年》……小说中一少年说:“民国建立,号称五族,此实分裂之兆。予以为吾中华若欲成一统一之国家,非基于新民族主义不可。新民族主义云者?即合汉、满、蒙、回、藏镕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华民族。达此之程叙,不外以汉人之文化,开发其他之民族,而后同立于民主宪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以行其自治,而与异民族相抵抗。”

——摘编自吴汉全《李大钊与“五四”运动的现代化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现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条贡献加以评析。
2022-12-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

材料一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材料二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并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材料三   1956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2)从材料三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医发展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医针灸疗法的传播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近代第一家西医医院眼科医局在广州创办。鸦片战争后,西医凭借医疗设备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逐渐受到欢迎。西医的发展,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梁启超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民间大部分民众仍然就诊于中医,但在一些城市中,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宣传西医的报刊杂志纷纷出现。1903年,清末制订的“癸卯学制”中,将医科大学作为新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医学仍列29门医学科目之首,但是其他28门科目皆属西医范畴。

1916年,一批留学归来的学者开始批判中医,以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全面否定中医学理论之势兴起。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取消中医的决议案。中医界发起抗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废止中医的决议案最终并没有真正实行。从此,中医人士纷纷创办中医学会、开办中医学校、中医院、创办期刊宣传中医理论。中医界积极探索中医发展出路,提出了“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等方案。但是中医学发展仍然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使得中医的治疗水平取得很大进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医针灸疗法传播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评析近代以来中医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郑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动植物志及图谱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其中包括:重视动植物名称的研究,要“深究鸟兽草木之名”“得鸟兽草木之真”,并以实物为准,做到名副其实;主张深入实地观察和采访。“不问飞潜动植”,都要“明其品汇”“通鸟兽之性状,察草木之精神”;明确“图”与“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图,经也;书,纬也”,并指出“虫鱼之形,草木之状,非图无以别”,特别强调图例对研究动植物的重要性;凡著书虽采前人之书,但不囿于汉唐诸儒议论,必须“本乎心识”“自有所得”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樵在动植学上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樵的动植学成就。
2022-08-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3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0-10-13更新 | 114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9年5月26日 《每日一题》必修3-每周一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4年,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刻印西文、中文版《坤舆万国全图》,并将之呈献万历皇帝。如图是亚洲部分。


材料二     1843年魏源《海国图志》中的印度地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地图在绘制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和魏源著作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评析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材料二   古代帝王对子弟的教育更是重视,汉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明)梅鼎祚《两汉文纪》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承秦制有所因革的具体表现。分析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及其价值。
2019-07-0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9月1日《每日一题》人教必修3—— 每周一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维埃俄国刚刚成立时,列宁试图在俄国小农占多数的国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实践和经验证明这种直接过渡是行不通的。因此,列宁根据俄国国情,通过中间环节,采取迂回或间接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实际上是借鉴了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根据中国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重新判断,得出中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所以不能超越国情,超越阶段而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但是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讲的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讲的是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列宁间接过渡思想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而提出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基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我们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从1956年开始,温和的“去斯大林化”转变为极端的与过去历史决裂的运动。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在闭门会议上作了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这一事件直接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沉重地打击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开启了国家灭亡的进程。……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的崩溃并非始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所谓的“解冻”、“伟大的十年”才是剧变的先声。在赫鲁晓夫执政的过程中,有过分的野心,有超天才的自信,有对斯大林的刻骨仇恨。赫鲁晓夫对国家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堪比二战中的损失,这还不包括在政治上、道德和精神上的损失。我们在一本专著中列举了赫鲁晓夫对苏联200个致命的打击。赫鲁晓夫的政策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苏联的国家权威,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声誉江河日下,无法挽回。

——张树华罗文东辛向阳《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的具体举措。并谈谈你对“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邓小平和赫鲁晓夫对待前人成果的不同,并作简要评析。
2019-05-3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有些恶意的宣传家故意混淆这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提倡所谓“一次革命论”,用以证明什么革命都包含在三民主义里面了,共产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用这种“理论”,共产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用这种“理论”起劲地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反对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一定的自己的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另一个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

共产党人正因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否则就没有这种可能了。这就是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上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所谓“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政治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