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停刊于1926年7月,它经历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3)的启蒙刊物向中因共产党党刊(1923~1926)的转变。《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始终肩负着中国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人的视线,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平台。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中共二大之后,《析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出版季刊(1923.6~1924.12)。这一时期《新青年》的文章更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后因国内外形势复杂,杂志不能如期出版,于1926年7月终刊。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包括党内的一些党员以及社会上一些群众在内的小部分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了解。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批评、讨论活动在《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上展开。报刊所组织的学术讨论活动正好给了大众一个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吸收和采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广大人民共同进步。报刊对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消除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术讨论的过程中,报刊把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各领域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被普及。

——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相较于近代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政府实行以银两为主、制钱为辅的传统货币制度。道光年间,由于民间制钱私销私铸,“钱贱银昂”“官民商贾胥受其累”。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外国银圆普遍在中国流通,动摇了当时货币制度。对此,林则徐提出了自铸银圆的思想主张。他提出以自铸银圆取代洋银,每一枚以纹银五钱为准,照制钱之式,一面用清文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银钱两枚合纹银一两。这样既集中了外国银圆携带和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以足纹铸造,避免如外国银圆那样色低践平造成对广大人民沉重剥削的弊端。

林则徐的货币改革,以“贵在流通,在便民”的思想贯穿始终。一方面反映了他具有鲜明的为维护国家权益、富强国家、保护人民利益的经济思想;另一方面反映了他注意外国先进的事物,善于吸收新的知识养分。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林则徐自铸银圆的思想主张仍然没有完全跳出白银货币的框框,没有认识到外国银圆本位币体制的科学内涵。

——据唐岱蒙、唐嘉历《林则徐的“官铸银”货币思路与实践以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林则徐货币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简析其启示。
3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材料三   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输林院乃至都察院。

——摘编自季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创新的制度有哪些?
(2)材料二中秦始星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规划是关于较长时期内科技发展的方向、重大目标、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的总体设想和蓝图。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制定了三个中长期科技规划,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内形势国际环境主要目标或任务主要内容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力求某些重要的和急需的部门在十二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重点发展遥控技术、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半导体技术等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规划了27个领域和两大门类的研究任务,以农业、能源、遗传工程、空间、激光、电子计算机等8个领域为重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确定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如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等

——摘编自樊春良《新中国70年科技规划的创立与发展——不同时期科技规划的比较》等


请完善材料表格中①②③空白处的内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格中任意一项科技规划进行解读。
2023-08-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社会热点题考前44天第7题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有着“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的称誉。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李大钊通过文章猛烈地攻击了尊孔复辟的谬论,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认为,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政体形式,而是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民主政治道路。同时还要考虑“民彝”。彝本是古代的彝器,象征着帝王的专制统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就表现为法度、权威。而李大钊则用西方进步思想中的“民主”“自由”精神来阐述“民彝”,认为“民彝”就是人民的法则、制度。1917年,李大钊则发表了《调和之美》,首次表明其“调和论”世界思想,来进一步阐释中西文化究竟该如何结合的问题,各方的利害而调和,达到完美。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视中国的文化走向,并形成了正确的群众思想,让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思想方面产生阶级觉悟,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思想的理解,奠定了后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1)根据材料,归纳李大钊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李大钊的思想。
2023-08-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综合测训卷)
6 . 诸子百家之学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诸子百家之学主要围绕着“天道”与“人道”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所谓“天道”,泛指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摘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阐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 ”

【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
2023-06-26更新 | 502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暑期月考历史试题
8 .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把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全盛时代”。他说:“(百家争鸣)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材料三   原诸子之立说著书,盖皆欲以一己之思想学说以广播于天下者也。二千年来,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故诸子者,实我先民思想之结晶,亦即国学本源之所在。

——《<诸子集成>刊行旨趣》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司马谈和班固对诸子认识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2023-06-2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人口伦理思想。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孔子把人口分为“君子”和“小人”;孟子则进一步把人口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认为“工商众则国贫”。孔子认为人民生活富足后就应该接受教育,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为国效力的合格人才,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性,主张“礼之用,和为贵”,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孟子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的理念,认为战争、政治胜负的关键是“人和”。

——据蒋琴《先秦儒家人口伦理思想初探》等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认为“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1924年,他却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相比人口数量,孙中山更重视人口的其他问题。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饬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令”等,同时力主引进外资和“外才”;在国内移民方面以国家的力量来主导,以外国有经验的人士辅助,达到发展经济、舒缓人口和巩固边防的作用。他还主张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在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设想,以“为人民谋社会种种之幸福”。

——据李道缉《孙中山人口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人口思想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近代人口思想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以来农书整理变化的特点。
2023-06-21更新 | 126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