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三段材料的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2 . 【军队建设与民主革命】

材料一   李鸿章将安徽的团练加以改编,于1862年组建了淮军。淮军将领不是乡党、亲故,便是父子、兄弟。他们患难相依,缓急相恤,结成死党,号称李家军。咸(丰)同(治)之际,正当太平军向江渐胜利进军之时,淮军进入上海前线。西方列强除连续不断地为淮军提供巨额低息贷款,还每月拿出十几万两白银作为淮军军费。淮军雇佣外国军官作教练,操练的内容不仅阵法用泰西,而且鸣角出令皆夷语。李鸿章更增添了他的前辈培植亲信时所没有的新途径,开办了天津北洋武备学堂,以利于在各营密布其心腹。北洋宿将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几十人都出身于此学堂。

——摘编自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材料二   19278月,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雇佣军队绝不是革命的靠得住的工具,于是提出创造新的革命军队的历史任务。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领导进行了三湾改编,强调整编军队要依据政治上的坚决与否。改编内容包括在班.排建立党小组,各连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用以教育及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水平。另外,红军还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作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侯莹(论毛泽东建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淮军的特点并分析淮军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淮军相比“新的革命军队”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冈山斗争时期“新的革命军队”创建的历史意义。
3 . 【建国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1954年,政务院发出《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规定》并批准《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对于中等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材建设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按照“一五计划”的要求,中等专业学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原则建立教育制度,培养新型的人才。同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由他们承担起有计划的出版苏联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和部分社会科学教学的中译本,并选择出版我国自编教材的任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年龄在15--25周岁的中国公民,均可以报考。工业干部、产业工人和少数民族的入学年龄可以放宽至30周岁。对于烈军属子女、产业工人、革命干部、青年农民、工农子女少数民族,其投考成绩与其他学生同等者,应优先录取。

——摘自许丽丽《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80年《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规定,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报告下达以后,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小组,着重发展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时期我国还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港澳台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换、人员往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自许丽丽《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交汇期,2035中长期目标和2050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努力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最前沿。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要强化人才的有效供给和适度超前储备,为社会人员就业创业、在岗提升提供保障。

——摘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我国加强职业教育的原因及提供的保障。
2021-11-1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建国,不久以后中美两国就有了商业交往。鸦片战争前,中国人译称美国为“咩哩千”(中国人在书写外国国名时往往加上“口”旁,以示蔑视)。初来中国的美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礼”,与当时英国人的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人对中国的法令、习惯一般都能遵守,清朝官员也认为美国人在各国人中态度“最为恭顺”。林则徐是第一个比较完整地介绍了美国基本情况的中国人。《四洲志》中记载:大吕宋(菲律宾)之戈揽麻士(即哥伦布)乘船西驶,始知此地。并对美国人民在建国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赞叹不已。

——黄长义《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

材料二   1830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美国进行考察,通过对美国访问,亲身体验美国了的社会制度、人权、经济等各个方面。在托克维尔眼里:美国人是第一个幸运地避开了专制统治的民族,实现了“多数人的和平统治——民主共和制;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教育、法律、血统甚至外貌特征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其中,白人高高在上,印第安人和黑人被视为劣等种族,处境恶劣;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好动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全民逐富的商业民族。好动的激情、对财富的渴求在旧世界是弊端,在美国却有利于社会繁荣,而社会繁荣与自由是彼此携手并肩前进的,从而又有利于捍卫自由。托克维尔的美国观为人们观察美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

——张茗《托克维尔的美国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美国观。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形成合理美国观的因素。
2021-10-2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在审美教育中重视音乐(包括诗歌、悲喜剧等文学作品)的作用,应为了灵魂的美善而实施音乐教育。他把人的性格分为统治者哲学家的理智、保卫者武士的意志及被统治者农工商的情欲三个等级,认为审美教育只有以理智、合理的内容才能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实现和谐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政治规范,即诗只能描写善、美的东西、音乐必须是适合保卫国家的曲调,禁止“摹仿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的文艺作品和表现悲哀、柔弱的曲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

——摘编自陈育德《西方美育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费……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引白《韩非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是见由“封建”转向“那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叩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几个历史时期,史称“盛世”(“治世")。


(1)据材料一,列举着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鄂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就秦汉至隋唐时期,任选一个封建“盛世”,运用具体的史实从“盛世”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等方面予以说明。(要求:写出治世名称,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10-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通常表现为“古今之争”,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到了17世纪以后,随着理性的振兴和科学的崛起,它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复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古今之争”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观点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的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8 .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它。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抓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自己只顾着嘲笑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摘自《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并作简要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毛泽东民主革命思想的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孙中山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
2021-10-1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 “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之地,与“四方”对称。在春秋早期, “中国”一词指代的是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夷戎蛮狄都不在这一范围之内。此后 ,周边多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 “中国”一词又可以指通过文化、礼仪上的优势来影响四方。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在古代观念上,四 夷夏之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不是 ‘血统’而是 ‘文化’。”到了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率先提出 “新中国”这一概念 ,实现了国人对于中国未来的初步设想。辛亥革命后 ,国 人就未来中国展开激烈争论:立宪派坚持建立君主立宪式的 “新中国”,革命派则坚持民主共和式的“新中国”。“五四”之后 ,国共两党成为民国政治的主角,中 国共产党从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新中国”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 “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力释放出来;国民党在 1924年 改组后亦不断解释 “新中国”并在抗战中形成独具特色的 “新中国”理论。

——摘编 自史宏波 《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 “中国”概念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 “新中国”内涵不断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觉得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很发达,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一些与手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科,像力学、物理学等都不像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那样发达,也不成体系。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201918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