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

《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说明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上的“成功与局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这一成就在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定了基础。
(2)1840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在“中国精神”的推动下,1840—1940年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实业救国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

(3)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5-11-20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l-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0-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0-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0-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2018-11-18更新 | 10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下表)


材料二比起过去的六百年,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1897年《伦敦新闻报》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6至17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差异的经济和思想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蒸汽机和电力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2018-04-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测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下表所示为西汉和宋朝经学的组成。

西汉宋朝
经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王朝的经学,对其影响进行阐述,并说明从西汉至宋朝经学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6 . 下表是1913年 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对三百名中小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认真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
被崇拜者
崇拜者人数
1
孔子
157人
2
孟子
61人
3
孙中山
17人
4
颜渊(孔子弟子)
11人
5
诸葛亮、范仲淹
8人
6
岳飞
7人
7
王守仁(王阳明)
6人
8
大禹、朱熹、华盛顿等
各4人
9
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
3人
10
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
各1人
11
无崇拜者
23人


请回答:
(1)请根据孔子、朱熹、王阳明等人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各自简要地说明他们为什么会被崇拜?
(2)孙中山在当时被崇拜的人物中高居第三,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原因又是什么?
(3)在约6年以后(1920年) 的另一份类似的调查问卷中,①孔子和孟子的崇拜者人数大大下降,开始低于孙中山等人;②梁启超、苏格拉底、华盛顿、培根、牛顿、卢梭等人的崇拜者人数大大增加;③马克思和列宁也榜上有名。结合当时的一些重大史实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人物:
人物及编号
人物速写
①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②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 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
⑤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⑥梁启超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⑦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等文章
⑧曾国藩
创建“湘军”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2013-01-31更新 | 8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