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春秋】老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孔子

材料二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战国】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的治国理念。
(2)结合材料,谈谈先秦思想对后世国家治理的影响。
2022-11-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戏与启蒙运动结合的重要成果是“时装新戏”。改编外国题材、社会时事题材,运用当代形式(舞美、服装、语言等)等讲述救亡、国家的主题,是晚清成曲改良创新新剧的重要方式。所以,戏的“时装”特色只是表面,其核心还是在于“时事”。所以“时事新戏”是“时装新戏”的主要部分。所谓时事新戏,顾名思义,即采用时事题材,反映近时间内发生的重大的富有政治性、社会性的事件,具有信息传播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值的戏剧

——钟鸣:《清末民初京剧编演新戏运动及启示》,载《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材料二 1904年8月7日,春仙茶园首演汪笑侬编《瓜种兰因》(又名《波兰亡国惨亡国惨史》)。该剧主要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而成,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剧写波兰与土耳其开战,由于内奸的破坏和统治者的妥协,兵败乞和,丧权辱国,从而揭示不爱国之恶果”。汪笑侬的《党人碑》《哭祖庙》《受禅合》《瓜种兰因》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近代京剧改良运动的代表性剧目”

——邵璐璐:《辛亥革命前后京剧界的新变化》,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22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装新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戏曲相比“时装新戏”的特点。
2022-01-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1次组卷 | 45卷引用:甘肃省玉门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宣扬忠孝观念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阿尔伯蒂、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天人之辩”时,不再把“天”(自然)理解成超人的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梁启超说道:“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

——摘编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和伦理本位的道德意识,与强调理性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异曲同工……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锻造了他们进行反专制反神学斗争的锐利武器。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始终是以自己的国情或需要为出发点……启蒙思想家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缺的精神参照,用以抨击法国的专制统治,谋求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国家。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材料二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例如曼彻斯特,1760年至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180000人,变成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工人及其家庭……没有起码的卫生设施;疾病和瘟疫开始蔓延。空气和用水都受到严重的污染,那时工厂的烟囱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随意排放。   

——摘编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个“政治体制”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1)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材料一所说的“文学方面巨大成就”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四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2)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它们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3) 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依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时间和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因素的来源,可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现代化启动内部条件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现代化启动的顺序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自主型市场经济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
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举例说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国家,并指出其“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的实现过程和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背景和方式。

10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