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理论和灾践是宝贵的历史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什么是三民主义呢?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余之从事革命,建主义以为标的,定方略以为历程,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求天下之仁人志士同趋于一主义之下,以同致力,于是有立党;求举国之人民共喻此主义,以身体力行之,于是有宣传;求此主义之实现,必先破坏而后有建设,于是有起义。

——黄彦、萧润君《孙中山著作从书》之《三民主义》《自传及叙述革命经历》


(1)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的主要目的,归纳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及其同志是如何进行实践的?纵观孙中山的革命生涯,概括其特点。
2 . 西方思想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材料二   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没有人会故意作恶。

材料三   文艺复兴最初是以复兴古代文明的面貌出现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学者鄙视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热衷于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认为这些古典文化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是与神学对立的世俗文化,便用“人文学”来称呼它。

材料四   启蒙运动是建立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产生,不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宇宙体系研究领域,而且促进了科学世界观的生成,启发人们去探索人类社会的法则。

——大象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希腊学者有关“人的价值”的观点。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复兴”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四指出促进启蒙运动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列举启蒙思想家探索出的“人类社会的法则”。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思想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线是什么?
2020-07-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先秦“显学”的代表人物,墨子高举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为驱散社会中的黑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他能够洞察底层人民的基本需求,知晓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心声。怀着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墨子承担起了传达众人呼声的使命。

——摘编自余真征《先秦儒墨专制主义比较研究》

材料二   秦汉之后,墨学式微,几成绝学。墨家“兼爱”的思想宗旨不符合宗法社会组织和官僚等级制度的内在要求,反而极易成为农民起义、均贫富的思想火种。其所代表的小生产者阶层始终不是古代社会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中先进的历史主体,其思想学术自然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

——摘编自李振纲《论墨学精神及“显学”式微的文化命运》

材料三   清末民初,墨学复兴思潮出现。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墨学的“尚同”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相同之处,可以说,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及制度方面,墨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墨学的“非命”思想与儒家的“命定论”相反,能够鼓励民众奋发自强,对西方进化论的传播和挽救危难中的中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李银屏《清末民初墨学复兴思潮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析墨学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中的黑暗”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墨学式微,儿成绝学”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分析清末民初墨学复兴产生的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思想史的角度,指出墨学的历史演进所反映的基本规律。
4 . 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推动我国古代教育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太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兴办太学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兴办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儒学思想的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关于“学校”职能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古代教育的政治功能。
2020-07-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民绝对没有受到这种报纸上的文化运动的益处,他们虽稍听见一些“救国!救国!”的演说,什么德摩克拉西的思潮,什么解放改造的学说,都是知识阶级的专利品罢了。……中国不识字的人这样多,识字的人,又大半数是顽固的守旧党,言论的效力,能有多少?所以现在大家的社会改造运动,都注全力于言论界,多数还是埋头于口头、纸上,肤浅,直觉的著作。……(一些启蒙者)好务虚名,急功近利,(只为)搏得一个虚名。

——郑振铎《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1919年)

材料二随着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以来就不断组织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乃至农民广泛参与的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自觉斗争,也使得曾经幻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改造实现和平富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十月革命的确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全球性的政治危机和革命风潮使得一部分五四学者看到了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最终接过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所承担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摘编自包大为《从启蒙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与内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五四运动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文明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皇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3)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7 . 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0-10-13更新 | 114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鹍《棣怀堂随笔》中说:“吴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9 .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近代前期先进国人的西方形象不断演变的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中,“华夷之辨”一直是区分中原群体和周边有待 “教化”群体的重要概念。1643年钟始声编纂的《辟邪集》则直接把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称为“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鸦片战争前后,“夷”的用法更是成为中英交涉争议的焦点之一。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文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但直至,895年,邓华在上光绪书中仍称列强为“外 夷”。

——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致,彻底击碎了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华 夷之辨”的观念,从而缘发出了解西方的强烈愿望。但在很长时间内,绝大多数国人仍 然只承认西方不过是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略比中国高明,而不愿正视清王朝上层建设的 落后。

——杨理沛《严复话语中的“西方形象”》

材料三   中国的西方形象是中国时西方的形象诠释,也是中西关系的晴雨表。晚清西方形象背后包含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观念代表着晚清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民族国家的设计,它预示和启迪了后来的一系列的重大的社会变革活动,规约了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罗爱华《晚清西方形象研究导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初期清政府对西方称谓由“夷”变为“洋” 的本质及其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就近代前期先进国人的西方形象提炼观点,并从特征、成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10 .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倡导的治学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学术实践在当时的意义。
(4)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2020-03-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