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2 .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他接着写道:26个字母用完了,我该停下来了。但是还有很多例子,如有必要,也列得出来。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中几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与传播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在物理科学中,不论是在科学界还是普通人当中,牛顿所描述的宇宙观都逐步占据了支配地位。同时,人们因科学革命引发的理性思考习惯反复思忖着:如果人们无法依靠感性知识和启示(亦即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科学革命提供了答案:理性,能揭示关于自然界和人性的真理。

——《试论英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说出英国科学革命代表人物牛顿的主要成就。依据材料说明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   

(3)以上两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结合史实围绕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18-11-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12月1日 《每日一题》 一轮复习-周末培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上述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为1907年《神州日报》漫画《过渡》。画面中一个穿着“革”的船夫,与穿着“宪”的船夫正争相划渡,问题是朝向正好相反。画中配诗曰:“日薄西山可奈何,保皇革命两蹉跎。那堪入夜风波恶,驶向沉舟侧畔过。”

(1)漫画中的船夫、船分别象征着什么?
(2)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船夫”在“争相划渡”中的共同主张和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自画像,《后汉书》中就有相关记载,但遗留下来的画迹极少。现存最早的自画像则是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此画是以描绘具体事件为主的群像画。元代赵孟頫《自写小像图页》通过环境来烘托气氛表达主观感受的做法,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代波臣派曾鲸在继承粉彩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大多数画家的立意构思都将“我”的因素融进大自然,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和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无关系。

——摘编自刘爽《中国自画像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女性在画作中对自我的表达极其有限,其写真附着于男权话语的审美观念,处于“被观看”的境遇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纷纷开办女校,中国第一批接受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女性诞生。民国时期学习西洋美术,训练学生人物写生,自画像成为了当时女性表达自我、书写个人精神的一种图式。在近代女画家谱系中,郁风是以女杰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郁风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抗战救亡宣传战线上的战士,其自画像《风》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富有冲击力和紧张感,表达了处于民族危机中画家本人所蕴含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

——摘编自彭哲敏《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自我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自画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女性自画像的变化及原因。
2022-08-01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配套练习)-2023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选择题与主观题审题解题技巧讲解课件与配套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初版于1893年。那个年代天朝体制虽然早已在列强攻击下露出百孔千疮末世景象,欲进言者还得顾及天朝自信美称“盛世”,而先自贬为“危言”。郑观应以洋行买办身份与经历学通中西,著书宣称“首为(中国与列强进行)商战鼓与呼”,而内容包括建设现代国家和解决当下危难的所有问题,明确提出仿照西方国家,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穷根源在于专制政治。1895年,江苏布政使邓华熙将《盛世危言》五卷本推荐给光绪皇帝,正思变法图强的皇上批示印制二千部,分发给高级干部参阅:国内各书坊立即盗版翻刻十余万部,学林士子争相传阅,此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摘自鄢烈山序盛大林新著《盛氏微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意义。
2022-06-02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新实现统一的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读书识字的人增多、单靠抄书、手写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书本的需要,特别是在唐朝,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更多的人读书。读书人对工具书、各种教材的参考读物的需要,使得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也刺激了印刷术的发展、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高峰。佛教的迅速传播使得佛经和佛画的需求量激增、手抄复制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雕版印刷术才能得到发展。

材料二   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盛行的同时又出现了活字印刷,师生们不必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抄写各种书籍、而是将主要精力与时间用于教书和学习上,这为宋代书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在宋代、成书于汉唐年间的10部数学著作《算经十书》以及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因北宋雕版印刷术极为发达,而刊行全国。唐宋以后,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不断加强、印本书也随之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出口对象有朝鲜丰岛、日本、越南等,因此在汉字文化图的国家中,1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印刷品贸易的国际市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颖《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演变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雕版印刷术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以后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影响。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

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
2022-04-1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7 纵横比较型非选择题-备战2022高考历史热考题型解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皇幸蜀图》李思训画,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余尝见其摹本,方广不满二尺,而山川、云物、车荤、人畜、草木、禽鸟无一不具。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叶梦得为北宋末南宋初南渡词人代表之一)

材料三   (李)思训,高宗时累转江都令:……开元六年(716年)卒,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思训尤善丹青,迄今绘事者推李将军山水。

——(后晋)刘昀《旧唐书·列传十·宗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皇幸蜀图》流传至今的原因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二的矛盾之处,并据此谈谈你对史料使用的认识。
2022-05-24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16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统编版通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1、图2、图3),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在研究新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