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冯梦龙(1574~1646年)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都进行了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其作品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古今烈女演义》等,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冯梦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反对虚伪的礼教,表现了冲破礼教束搏、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摘编自《中国古代作家简介》

材料二塞万提斯(1547~1616年)生活的西班牙;天主教面临新教的挑战,从而使西班牙丧失了整个哈布斯王朝。为了阻止英国的崛起,腓力二世筹建了“无敌舰队”,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西班牙,王权也善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鼓动贵族去建立世界霸权,而美化封建关系、情节离奇的骑士传奇正适合他们的需要。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这种无耻行径,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歌颂了人们梦想中的社会理想目标。一个世纪后,塞万提斯被其他西方国家“发现”,《堂·吉诃德》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赞赏。

——摘编自夏爱华《塞万提斯的可贵坚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人文学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 . “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从历史的层面对古诗文进行周密的考订、辨误和解说;其二,从文学角度阐释历史,即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历史要素,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材料三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摘编自《水浒传》,书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

请回答:

(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铸钱数额巨大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

3 .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梁启超《新民丛报》1902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认为的“今日社会之弊”是什么?

材料二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2)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并指出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及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请分别列举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

材料四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富国强民”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材料五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5)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   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45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的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能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在书面语传播中,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经济能力且接受教育的群体才拥有“门票”。到了数字网络时代,网络BBS、博客、微博、微信,都表明传播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民间话语成为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熟读古代典籍。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西学知识的书刊,并游历香港,后参加顺天乡试失败,南归途中大购西书,认真研读,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中法战争失败后,要求变法图强,进行宣传活动。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流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连续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翻译《天演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含理、明确,史论结合。)

6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学、计学、总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学、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西方政治制度和法制思想是欧美文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中的“天赋观念”和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相吻合。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即使是奴隶,也不是活着的工具。这种理念被罗马人化为了行动和制度。罗马法假设“自然”规定了某些必须遵守的规范,法的戒律是让人活着而有尊严,而不是损害他人。法保证每个人各得其所,正义是在法的范围内保护人的权利。亚里士多德的人文精神通过罗马法而在罗马延续。又过了十几个世纪,康德才讲出了那句浸透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名言:不能把人当作工具,而必须把人当作目的。
——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美国人①以反对暴政压迫的革命开始,并且最终成为胜利者,然后他们表明了②理性的生灵是如何能够团结起来行使主权——制定一部永恒的宪法——一份新的社会契约。所有的这一切都③赋予个人自由和代议制政府的概念以更大的现实性。美国革命还强化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观念,即追求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
——[美]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材料三     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说,这部“起源于法国革命”的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法典”。恩格斯也说,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正由于法典具有典型性,因此它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当时和后世,许多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都是以它为蓝本的。这部法典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波拿巴政权的性质,证明了它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阶段。
——刘宗绪主编《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启蒙运动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思想、法律的关联。
(2)阅读材料三,任选带有下划线的①②③中的一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2016-12-12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山西大学附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