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1次组卷 | 4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ー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传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一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清代,一方面世人仍坚持“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了农工商皆为本的思想。


(1)两种认识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2)前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后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2021-05-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表格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思想内容地 位原因
春秋战国仁、礼、仁政1争霸战争年代;保守
仁、礼、仁政受打击2
西汉34建设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宋明5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更好
地适应统治需要。
明清6受冲击7)政治:
8)经济:
9)思想:

要求: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完善表格
2021-05-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面认识四大发明:

材料一   西方人眼中的四大发明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国)

材料二   中国人眼中的四大发明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中国)

欧洲人利用火药技术制造了近代枪炮,开着利用指南针导航的近代军舰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而我们只有用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进攻,任凭敌人践踏中国的国土,最后丧权辱国,假如四大发明不外传,外国发展缓慢,就不能给中国带来耻辱。

材料三

时期中国欧洲
10~15 世纪(宋元到明初)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远洋
航海技术
远洋航海技术
16 世纪(明中后)《本草纲目》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 世纪(明后期至清初)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
游记
天文望眼镜、近代化学、力
学、解释几何学、血液循环学说
18~19 世纪中叶(清)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四   18世纪,……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积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人)是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五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的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对中国和世界(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的知识,从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3)依据材料五,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21-05-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并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7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

材料三   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材料二、三均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四   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董仲舒在“深化儒经研究”方面有何贡献?“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对此,董仲舒提出了哪些主张?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理学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创新的?列举北宋理学家核心思想。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到了封建末世,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5)综合上述材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愚也”。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利”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

——摘编自《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子功利思想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以后墨家思想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以来儒学的发展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其发展的相关因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反应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2019-11-06更新 | 62次组卷 | 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讲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的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