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信息文化技术
(造纸、印刷)
电讯技术
(电报、电话)
信息技术
(互联网、人工智能)
能源水能、风能热能、电能核能、清洁能源
运输帆船、马车、轿子铁路、轮船、飞机宇宙飞船、空间站
人体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再生技术
需求层次生存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发展性需求

——摘编自何传启《新科技革命的预测和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0次组卷 | 4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归纳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文献资料内容摘要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从现代民主政治来看,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汲取思想的共同来源。
福泽谕吉《劝学篇》发展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说,提倡日本的自由人格,并根据《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使日本文明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1500年前后……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结”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西欧思想革命对欧美、亚洲产生怎样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69至前262年之间,荀子游历了秦国。他对秦国的政治、社会状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厚望,称近于理想中的治世,但又说“尽管秦国具有如此多的优势集于一身,却远没能达到‘王者’的境界,是因为缺‘儒”。又说“节威反文(节抑威强,复用文理),用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与之参国政、正是非、治曲直。”“兼并易能也,唯坚凝(坚固和凝聚)之难焉。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得之则凝,兼并无强。”

材料二   师从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的伊索克拉底,在公元前380年公开讲:“希腊人被限制在狭小的地带,由于土地不足,他们彼此谋害,互相袭击,有的死于口粮的缺乏,有的死于战争。”“在我们从同一源泉获得利益、和同一敌人进行战斗之前,希腊人不可能和睦相处。等我们摆脱了生活上的贫……那时候我们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有真正的善意。为此,我们必须竭力使战争尽快从这里转入小亚细亚。”公元前346年他公开呼吁由马其顿国王腓力来统一希腊。他说,已经不再对雅典和斯巴达抱有希望,唯有腓力王是能出征波斯而使大希腊团结的政治强人。

——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一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主张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索克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和伊索克拉底政治主张的相同点。
7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并简述宋明理学的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文化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文化主张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洲志》《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阅读上表,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说明自己提炼的主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摘编自王永样《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两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简述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020-12-10更新 | 101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汉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在古代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文言文被历代沿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成为传承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媒介,也是今天研究古代中华文明重要介质。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对今天的行文创造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由于年代的久远,文言文也有艰涩难懂一面,这对文化和教育的普及都有一定的障碍。

——廖华《什么是古代汉语》

材料二   城市的发展、铁路、电报、电话、报纸、杂志等促进信息传播的条件成熟,新文化运动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同时清末废科举、办新学,国内已经有大批新式学校和青年学生群体。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和热烈的响应,才使得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呐喊与呼声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并得以形成持续的声势与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杨奎松《“五四”有多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