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孙中山动手撰写了《实业计划》。他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的国家,就必须实行“开放主义”,“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这就是“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孙中山同时强调,开发和利用外资,绝不能允许他们侵犯中国的主权。他指出,能否确保中国主权独立与完整,是“中国存亡关键”:“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为了全面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孙中山曾购置、搜集了大量中英文书籍以及各类地图,还指派相关人士实地去考察。他本人所到之处,也特别注意调查地理环境和经济建设情况。他又说:“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余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为研究之资料,而组成余之‘革命’。”

——摘编自姜义华《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与工业化蓝图》


(1)据材料说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价值。
2022-02-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性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李贽《续焚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理学的核心主张并说明“理”在社会上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理欲之辩”体现了理学的哪两种功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对后世思想的发展有何意义?
2022-02-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没有一个强有力国家组成民间社会时,基督教居然能够维持,这是欧洲得以继续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教会有能力把世俗的目标经由宗教条例合法化。最初,教会把一周7日的第一天礼拜日定为“主日”,在这一天,任何不得攻击他的敌人,以营造一种比较和平的社会氛围。不久以后,又陆续发展出各种圣日,在圣日也不能攻打敌人。而后,又提出所谓“神的休战日”;还规定在集市的日子不得争战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首岁教捐法规定”,主教等高级教士就任新职时不得将圣俸收入交给罗马教皇,而应将第一年的全部收入,及其后每年收入的1/10上缴英国国王。“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现到罗马教皇法庭。“自尊法”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神”与人是不能直接交往的,它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教会。如果神与人能直接交往,信徒们不必借助教会就能得救,那么教会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这样的结局显然对教会更为危险。教会要保持神与人之间的中间人地位,就必须具有解释神启真理的能力。而要令人信服地解释神启真理,他就不能抛弃理性与逻辑思维的方法。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教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教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上述法令对英国所产生的影响。
(3)请概括材料三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皇帝内经》认为,外在气候反常,内在情志刺激,皆致病之源。气候反常谓之“六淫”,情志刺激谓之“七情”。这些因素同样要分阴阳,如风雨寒暑邪从外入,属阳;起居失节病由内生,属阴。抗病之力谓之“正气”,致病之因谓之“邪气”,等等。故疾病表现虽千变万化,其因不外正邪消长,阴阳平衡等数端而已。

——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材料二意大利医生维萨留斯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该书挑战了盖伦的医学。维萨留斯对解剖学的贡献为医学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形式的转变做了准备…例如,英国医生威廉哈维于1628年在维萨留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从而推翻了盖伦的血液理论。哈雏通过解剖发现,心脏的收缩驱动血液进行循环,否定了盖伦认为肝脏导致血液循环的错误观点。

——刘默《浅谈“中医是否是科学”的问题》

材料三   在西医以外科见长的西医优越论刺激之下,中医以内外兼治的论点攻击西医只知有形、不知气化,只知剖割、不知调理的“野蛮疗法”。而西医方面除了以内外皆有形的实验科学还击之外,还着力建构外科在整个西医体系中的至高地位。西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中医以无应有形......

——赵婧《西医手术技艺和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体的结构》一书诞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西医争论的焦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18471899年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部分)

时间机构时间机构
1847济贫部1867贸易部
1852公务部1871地方事务部
1854殖民地事务部1899教育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并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增设政府机构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是近代第一部国人所译的外国史地学著作。编译时,林则徐有意地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一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遵从了中国人以“天朝上国”为世界中心的习惯。他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从《四洲志》可以看出林则徐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而缺乏对于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这样“开眼看世界”的后果只能是空想出一个自己认知框架内的西方世界,而完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西方人的政治体制乃至于思维方式。通过林则徐在鸦片版争中的表现,也能看到这种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摘编自李昊洋《从〈四洲志〉看林则徐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与影响》

材料二   1874年冲正修编纂出版《支那地志略》,开创了近代日本编纂中国地志之始。该书吸收西方人有关中国的记录和研究成果,诸如经纬度的利用,新式地理词汇的使用等。该书作为当时日本人的学习教材,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读本。此后,日本人通过收集情报,来华实地踏查,翻译中国和西方人著作,编纂地志研究和认识中国。1880年高田义甫编纂有《清国地理小志》,1882年岸田吟香编有《清国地志》,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利用在华调查资料编有《支那地志》,1893年安东不二雄编有《支那帝国地志》,至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达到一个高峰,也标志日本研究中国到达一个小高潮。

——摘编自郭墨寒《冲正修编纂〈支那地志略〉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的特点,并说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概括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材料一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缤、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西周礼制还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男女未成年不得成婚。《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完成六礼后,婚姻关系才算成立。

材料二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材料三   唐代,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开化,社会理念开放,以及受到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唐代的礼俗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变化。例如:离婚比较自由;妇女地位较高。在婚姻成立上,《唐律疏议·户婚》记载“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说明“媒约”的介绍是唐代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唐律首次提出了同姓不婚、亲属不婚、良贱禁婚以及宗教民族等一系列结婚的禁止性条件。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婚姻制度和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结合所学分析汉代婚姻制度注重“引礼入法”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概括唐朝时期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
8 .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摘编自周详《<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清末教育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摘编自何有贵《25位校董名震南粤》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并分析其办学方针不能落实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自由、民主、均富”源自什么理论?此后,孙中山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改造未来之社会”?
2022-01-19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1月)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201151日,来自内地多个省市、香港、台湾及澳门的600余名青年学生代表聚首香江,参加“梦想启航行动——两岸四地青年学生梦想交流营”活动。以此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习、传承孙中山先生追求梦想的精神。

——摘自《辛亥革命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政府和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2022-01-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现代科技。

材料一   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因为科学本身的面貌、它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成了一种社会建制,即科学事业已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成为一种职业。科学内部也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同时,科学也更加国际化。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技术的发明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这样,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变化。同以往科学更多表现为个体劳动的特征相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科学技术成了集体的劳作和创新,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过去是科学指导技术,而今,是技术的需要引领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日益明显,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自然科学的发展因其自身愈来愈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已不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之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下半叶科技的变化及影响。
2022-01-12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