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   

代次出生时间(年)代表人物职业
(或身份)
第一代:
晚清一代
1865188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等
第二代:
五四一代
18801895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教授、报人、编辑、
作家等
第三代:
后五四一代
18951910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等革命家、理论家、文家等

——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分别做合理解释。
2023-06-02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届高三仿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主题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出处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李宗桂:《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原典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和“以华变夷”,但是“华夏”本身所具有的自信和大气魄,使她能够如大海之收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提取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发展至两宋时期,生活风貌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生活风貌作为一切思想的本源,势必会造就两宋儒学兼具守成与开新的两面性,即一方面,它在更深层面上维护着传统的皇权专制、纲常伦理,成为一种日趋滞固的“守成”儒学;但另一方面,它也潜藏着颠覆前代价值观念的可能,孕育着某种现代意味的观念,成为一种趋向现代性的“开新”儒学。这两种价值趋向在后世的儒学发展中并没有得到弥合,反而是渐行渐远……明清时期,一方面,具有启蒙色彩的儒学思想出现了,将通往现代的可能一步步彰显出来,对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批判日趋高涨;另一方面,明清统治者通过对程朱理学进一步意识形态化,加强了思想钳制,使得儒家思想越发保守,而最终成为“吃人的礼教”。

——摘编自郭萍《从两宋儒学的内在紧张看儒学的现代转向》


提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王守仁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四民异业而同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简介
李时珍
1518- 1593年)
李时珍三次应试不第,后弃儒学医。为深入系统研究历代药物,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达湖广、江西、直隶等地的名山大川,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
张居正
1525- 1582年)
张居正年少得志,二十三岁中进士,后任内阁首辅。任职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为之肃然。张居正改革使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暂时缓解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宋应星
1587-约1666年)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连续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王阳明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3-18更新 | 36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材料二   文献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作简要阐释。(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科技中心转移概况

第一次15401620年间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一些国家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有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天文学家布鲁诺等,他们都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意大利成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科技文化中心
第二次1660年至1750年,英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领先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这时英国拥有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占世界杰出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占世界的40%以上
第三次第三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760年至1840年之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做出的重大科学发明占全世界发明总数的40%以上。这一切足以说明,法国已完全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第四次第四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发生在18401910年之间。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美、法、英、德四国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数目分别是:美国33项、法国75项、英国106项、德国209项。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加速了德国产业革命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强国。这些标志着德国在科学尖端领域已全面地超过了英法
第五次第五次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910年之后。1945年美国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8年美国人造卫星也上了天,使美国科学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

——摘编自张文彦等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典》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并结合相关世界近现代知识予以分析。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恭亲王奕䜣深感在对外交往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辩,一切隔膜”,遂于1862年6月11日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同文馆初立时,仅有英文一馆,次年又增设了法文馆和俄文馆。1869年,经赫德推荐,总理衙门任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京师同文馆总教习,负责一切教务工作。丁韪良就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政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为同文馆叔定教学计划,把课程设置分为八年制和五年制两套。八年制课程主要供年纪较小,既学外文,又学新学的学生使用;五制课程主要供“年齿稍长,无暇肄及洋文”的学生使用。同文馆八年制课程如下

一年:认字写书、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祤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孤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同文馆五年制课程如下

一年: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学四元解、几何课本、平三角、孤三角。

三年: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徽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摘编自何大进《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一般认为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关于其作用和意义,史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如表所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体西用”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综合以上信息,对材料所涉及的唐朝相关历史进行探究。(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2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京剧的孕育要从1790年开始。各大戏曲名班进京献艺,由此产生了京剧。京剧采取了简单且富有变化的板腔成为唱词的基本形式,语言贴近民间口语,易于艺人把握和民众理解。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渐渐传入中国,社会上进步的思潮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养料。同治、光绪年间,江南经济发展,交通较为便利,北京戏班中的名角南下,由此京剧艺术在南方日渐流传开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变得开放,人们的戏曲观也得到改变,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在改编创作剧目时,强调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演员通过和笔者(文学界人士)接触,提高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与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京剧工作者创造出集抗日、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新剧本,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得到改善,京剧也慢慢开始复苏。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我们要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雅欣、段妍《论述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从中概括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