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实现其政治主张,但却被各国君主认为不切实际。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时代变革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6更新 | 4125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殷商迄于春秋列国,当时天子之相,诸侯之卿,名虽为文臣,实际都是武将。《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代不少官如侍中、尚书、博士、郎、谒者等,他们的长官都称“仆射”,这是因为“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故日仆射”。后汉大将史弘肇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拿笔杆子的文官)安足用哉!”汉高祖刘邦以马上得天下而轻儒,谋臣告诉他:“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刘宋史学家范晔说:“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守文之徒,盛于时矣。”唐宋以后,不少武将是风流儒帅。宋太祖曾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宋代的枢密使一般由文臣担任,确立了文尊武卑的等级制。

——摘编自李绍平《中国古代官制的因革与发展》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 . 【婚姻观念的变革】

材料

唐朝宋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门当户对”的婚姻原则对唐代的婚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人以能与士族大姓通婚为荣,即使皇室也不例外。唐文宗(827-840)想把他的两个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结果竟然不能如愿遭到了拒绝。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凶吉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宋)朱彧《萍洲可谈》


北宋初年大臣薛居正子薛维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唐代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素宗女一。三嫁者四人。当时人们并不认为改嫁是可耻的不道德的行为,民间妇女改嫁之事也很常见。两宋存续319年,节妇烈女人数较唐朝有了显著的增长,唐朝有节妇烈女61人,两宋共出现节妇152人,烈女122人,合计274人。
根据表格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唐宋历史,从“婚姻观念变革”的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解读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文化成就简表

时期代表作简介时期代表作简介
战国《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古希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宙斯那里盗取火种,把火送给了人类,教会人类劳动,赋予人类智慧
南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14世纪《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
《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543《天体运行论》论述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绕太阳运行的
1897《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1838《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
1939《黄河大合唱》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1937《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迪士尼拍摄的世界经典
动画片

——摘编自张维青《中外艺术史要略》


从上表中提取二则以上的历史信息,提出一种自己的见解,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具体明确,持论有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1-07-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来说,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人生关怀:社会(政治)关怀、文化(价值)关怀和知识(专业)关怀。这是三种不同层面的人生关怀,有着由显到隐、由外向内、由入世到出世的区别。作为任何一代和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这三种关怀都是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同时具备的。然而,因为社会环境、时代风气和士人心态的不同,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往往会侧重于某个层面。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知识分子的三种人生关怀进行探讨。(说明:可选取三种关怀中任意一种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7-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这“不断裂”是指作为同一个国家而言,其国民的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不是中国的区域文化,也不同于特定时代、王朝及其他政体的文化,更不属于具体哪个族属文化。中华历史文化是多元的“一体”文化,这一文化的本质是国家文化。国家通过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国家统一与国家历史文化延续。从“五帝时代”到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王朝、不同政治实体、不同族属的国家统治者、管理者,坚守着相同的国家文化理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这种基于国家认同的国家文化就是中华历史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不因国家之内的人群、族群与时间不同而改变,故中华历史文化才能形成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不断裂文明”。

——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五千年不断裂文明”话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三大发明之间的联系,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遵奉的经典,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而逐渐形成,其形成的过程折射出了儒家的发展历程。下表所示为“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时期数量内容
西汉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东汉七经在五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孝经》。按照西汉时期的观点,《论语》《孝经》只是“传”,还不够格称为“经”,但因为两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逐渐尊崇孔子,所以《论语》《孝经》的地位不断攀升,最终也成了“经”
唐初九经唐代科举取士,设有“明经”科,把儒家经典分为“三礼”“三传”《易》《书》《诗》,共九部经典。所谓“三礼”,就是《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指的是《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这三部书。由于官方分科的影响,遂形成了“九经”系统
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政府将儒家经典刊刻在石碑上,史称“开成石经”。除原来的“九经”外,又加上了地位日益上升的《论语》《孝经》《尔雅》三部书,称为“十二经”
宋代十三经两宋时代,《孟子》的地位稳步上升,最终也被提升到“经”的地位,“十三经”系统正式形成,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范云飞《“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提取表格中至少两条信息,围绕“儒家经典的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明末清初部分思想家简介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表中的一位思想家进行述评。(要求:结合史实,有述有评,简明扼要。)
2021-06-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漯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