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古代农业与士人群体】

材料 我国古代农书的数量众多……南宋初年的陈勇的《农书》,是现存最早记载江南农业情况的著述,也是最早以"农书”为书名的古籍。全书简明扼要,分为三卷,上卷讲种田一特别是水稻田,中卷讲牛,下卷讲蚕桑。陈勇总结前人经验和当时传说,加以实践检验后,选.择其中有用的写成此书,重点突出,如把养牛提高到与种田平列,并开创了将蚕桑作为农书重要内容的先河。

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这是古代篇幅最大的综合性农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农桑通诀”六集,属于农业总论;“百谷谱”十一集,分述谷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经济作物;“农器图谱”二十集,是王祯从前人的著作中辑集资料,根据自己对实物的.观察和创新,绘图写谱而成……集元代以前我国农机具之大成,是全书的重点和最有价值的部分,论述了260余种农机具,对每一种农机具都有图文字说明,并附长诗一首。

清初,《沈氏农书》,又名《补农书》,包括“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家常日用”和“区田法”五部分,是继陈募《农书》后江南农业的再一次集中记载,内容琐细而切实。与陈勇《农书》一样,它也是私人编著的地区性农书,注重小规模农业经营中的技术总结,有点家训的味道。

——摘编自沈胜衣《农书中的“农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书的一个特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钟义信在《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一书中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归纳为科学一技术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理论,它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



根据科学一技术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理论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6更新 | 411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案图


灵车图

清代文庙乐舞
图1

《朱子家礼》之葬仪
图2



图3


中医木匾“仁心”
图4


图5


注∶文庙是地方官学的礼制孔庙的称谓,依据礼制建设并与科举相结合的孔庙。龠(yuè)是一种体现华夏礼乐文明的吹管乐器,其形制似笛。


观察以上图片,任选3幅或以上相互关联的图片,提炼一个有关儒学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05-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根据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小说《药》而绘制的连环画。

1:天没亮,华老栓就赶到刑场,用积累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人血馒头,人们纷纷到行刑现场看热闹。

2:华老栓两口满怀期待地看着儿子吃下用买来的人血馒头做成的药,希望它能治愈儿子痨病。

3:刽子手康大叔绘声绘色讲述夏瑜在狱中向牢头宝传革命道理反遭毒打,茶馆里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都说夏瑜“发了疯了”。

4:第二年清明早晨,华大妈和夏四奶奶(夏瑜母)各自给儿子上坟相遇,夏四奶奶看到只有儿子坟上有花圈,以为儿子因冤死而显灵。


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提取材料信息,对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出阐释。
2022-01-24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6 . 【西方思想与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作——《雅典学园》。画面表现了学者们在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图探讨学术问题的情景,其中不仅有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等许多古代雅典先贤,也有一些当时人物,他们同先贤们在一起自由地讨论。

——据《西方美术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学者推崇古罗马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格尔尼卡》写一篇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语言流畅)
2021-04-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高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当代思想家吉登斯曾对“现代性”作过这样的解释,现代性意指在欧洲封建社会之后所建立的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早在十七、八世纪,西欧诸国就开始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形成了现代性,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这种现代性的动力和内容是什么,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形成了体现在创设新制度等各个层面的现代性。而凭借这种现代性,他们占据了世界体系的中心,并在现代性的旗帜下向全世界进行大规模的扩展。

——摘自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十七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闻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名画

(图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牛顿力学所实现的天体的运动与地球上物体运动的综合,从根本上否定了千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天贵地贱观,加速了近代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繁荣发展;而牛顿的科学方法,则开创了物理学研究与数学研究交叉综合的新局面,为后来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样板。

——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

材料三   恩格斯曾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以“近代欧洲反对封建特权追求人文精神的历程”为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著作评价
柏拉图《理想国》提出精英治国及分权等原则,洛克、孟德斯鸠等课受柏拉图图国家学说的影响。
杰斐逊《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亚当.斯密《国富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作,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学之父"。
但丁《神曲》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
马克思《资本论》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说从此开始。
汤因比《历史研究》他的思路为了座大的后,且成各平理,委实以及同代中信大持人的直觉,把历史支撑了起来。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出版以来,两方世界出现了盛权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其影响遍及西方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各种思想的形成。

——摘编自邓弱生《影响人类的100本书》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对任意一本韦籍的书评,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听。)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本草纲目》

1607年日本学者林罗山从商埠长崎得到一套《本草纲目》,将其献给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备受重视,被奉为“神君御前本”。1637年京都出版了《本草纲目》的日本刻本,日本学界掀起“本草热”,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250年中,大批的汉药物学和本草学著作问世,其中多是在《本草纲目》基础上进行选辑、增补、释名、注疏的作品。

1732年在华传教士范德蒙德从《本草纲目》金石部中摘译相关资料带回法国,经过巴黎科学院院士儒瑟转交到巴黎自然史博物馆,后《本草纲目》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出版。《本草纲目》采取的将药物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式进行排列的分类法,对当时欧洲混乱的博物分类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19世纪的欧洲学者非常重视《本草纲目》的药物图卷,认为药图能够起到博物学图鉴目录的作用,利于博物学家到中国搜集动植物和矿物标本。化学家对这些标本进行化验、鉴定与分析,并最终将这些知识融入各种学科体系中。

——摘编自张晟星《<本草纲目>的翻译与传播》等


17-19世纪《本草纲目》在日本和欧洲都有所流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这一现象
2021-04-15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