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随着文明中心的转移发生了5次大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16世纪以前)一意大利(1540~1620年)一英国(1660~1750年)一法国(1760~1840年)一德国(1840~1910年)一美国(1920年至今)。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近400年来,导致世界科学中心发生5次大转移的机制有5种:①文化的震荡;②社会的变革;③经济的快速增长;④新学科群的崛起;⑤科学家的集体流动。世界科学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5次大转移中的任意一次,用汤浅光朝理论中的3个以上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2 . 近代以来,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成为仁人志士不断高呼的爱国口号,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新中国”构想。

材料   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在巴西立“新中国”,通过与巴西政府协商的方式移民于巴西,保存中国种族,也即是康氏宣扬的“保种”。1899年,梁启超等人翻译《国家论》,强调“民人之意志,即国家之精神。宪法为其体,官府议院为其四支(肢)五官,以成一活动体之国家也。由是观之,国家之要旨,曰无人民则无真国家”。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对未来国家进行规划,定名为“中华共和国”。

1910年,上海名医陆士谔写作小说《新中国》,透过梦中的上海来预测1951年的“新中国”,“我国人创业,纯是利群主义……差不多已行着社会主义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方案。192710月,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消灭剥削,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

在“新中国”话语的演进历程中,国人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始终未变,被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阶段特征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清政府的内忧外患推动了洋务派借助“中体西用”思想谋求地主阶级的自救。尽管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为民主在中国的萌生积累了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战败引发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但清王朝依然固守君主专制制度。于是,中国的救亡运动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之后,走向了民主革命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民主救亡和民主启蒙的旗帜,并最终造就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救亡、启蒙、民主”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7-2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震惊了学界。英国人对他心悦诚服,奉若神明,但欧洲大陆学者在钦佩之余,颇有保留。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反复争论,牛顿学说最终因为得到实测结果的验证而在欧洲大陆被逐步接受。于是传统宗教、政治观念和结构自然失去了它们的神秘光环以及魅力,变为可以自由批判、讨论,甚至可以被改变的了。牛顿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触发点和意识形态根据,启蒙运动也使欧洲迎来了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一连串政治与社会巨变,最终将欧洲甚至世界带入了现代。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武帝在宋代的形象存在暴君和雄主两个偏向,这与宋代的社会思潮和政治环境有关。下表摘录了一些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

材料

评价者评价内容
段少连(994-1039年)“且汉武帝骄奢淫纵之主,固不足踵其行事。而为人臣者,思致君如尧、舜,岂致君如汉武哉!”
余靖(1000-1064年)“虽廓地斥境,而亡德及民,不加恶谥,固已幸矣,尊之为宗,无乃失其正乎?”
司马光(1019-1086年)“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宋神宗(1048-1085年)“汉武至不仁,以一马之故劳师万里,侯者七十余人,视人命若草芥,所以户口减半也。人命至重,天地之大德曰生,岂可如此?”
胡寅(1098-1156年)“自古中国盛强,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边方,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宋高宗(1107-1187年)“汉武帝乘文、景富庶之后,竭天下之力,不能致匈奴之服;其后五单于争国,自相残灭,而孝宣兵革事力,不及武帝十之三四,足以臣匈奴矣。”
宋孝宗(1127-1194年)“汉武帝时,兵威震慑万里之外,又何可当!”

——摘编自孙颖涛《暴君抑或雄主:汉武帝在宋代的历史形象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选取任意角度提取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所持评价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4-06更新 | 36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

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徐继畬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

19世纪70年代,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5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体育

古希腊是商业贸易兴盛地区,民风习俗崇尚竞争,以体育竞技为欢乐,以逞强取胜为满足,并且把这种满足的欢乐奉献给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了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希腊人在体育竞赛中制定了平等、公正的规则,凡是在体育场上参加比赛的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取得优胜,戴上冠军的桂冠,受到城邦的重视。裁判员对于场上比赛的运动员一视同仁,只要你是希腊血统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凡是参加比赛的都按同一规则来对待。竞争意识虽然有鼓舞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点,但是也有纵容贪得无厌、恃强凶狠的缺陷。

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绩,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成功与失败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体育所折射出的文化传统。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1-20更新 | 533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图文摘编自微博作者《世界科技中心模型》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如图所示。请选择图中五点中任意一点的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2021-11-21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浙江,自幼聪明好学,后考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1917年底,陈望道开始仔细研读由日本译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19196月,陈望道归国,被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聘为语文教员。在一师期间,他和学生一起积极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思想旧观念。1920年初陈望道来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共产党》月刊的创刊工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筹划将《共产党宣言》尽快译成中文,而精通外语、汉语功底深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陈望道成为最佳人选。随后,陈望道携带《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日文版秘密回乡,经过数月的仔细研究,克服众多难关,于1920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工作。至19265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已相继印刷出版17版。

——摘编自吴燕《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解读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文化成就简表

时期代表作简介时期代表作简介
战国《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古希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宙斯那里盗取火种,把火送给了人类,教会人类劳动,赋予人类智慧
南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14世纪《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
《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543《天体运行论》论述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绕太阳运行的
1897《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1838《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
1939《黄河大合唱》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1937《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迪士尼拍摄的世界经典
动画片

——摘编自张维青《中外艺术史要略》


从上表中提取二则以上的历史信息,提出一种自己的见解,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具体明确,持论有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1-07-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