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近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据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请就材料中的观点发表见解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传信
近代早期建造大量灯塔;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9世纪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变革,能够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用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更加密切联系的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信息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战国时代, 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

——摘编自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亨廷顿将西方文明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古典遗产,即古希腊、罗马文化;2.天主教和新教;3.欧洲语言;4.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5.法治;6.社会多元主义;7.代议机构;8.个人主义。

——摘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影响西方文明近代转型的因素众多,从材料中选取你认为最重要的两到三个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以某一国家或整体说明均可,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对国民性的改造,是对旧传统的摧毁,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上,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如陈独秀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主线……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疾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十八世纪法国一桩普通的民事案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法国的图鲁兹有一位颇富声誉的商人,名叫卡拉斯,是个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儿子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据说后来打算改信天主教。安东尼性情抑郁,总是落落寡欢。1761年10月13日晚,安东尼吊死在自家门框上。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安东尼要改变信仰,更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但是案件落在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大卫的手里,在天主教修士们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结果图鲁兹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时年68岁,正流亡于日内瓦的伏尔泰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立刻着手为卡拉斯案的平反进行辩护。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巴黎法院最终撤销原判,赔偿、抚恤卡拉斯夫人。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奇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4-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高三第一次模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有关中西方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0-04-2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裳领导的“自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后来又是不彻底地实行。为什么不彻底呢?一则因为提案者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根本有限,二则因为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制度及时代精神不容许“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前进。同时代的日本采取了同一路线…… 甲午战争是高度西方化近代化的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方化近代化的中国。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以期民族精神及维新事业得在立宪政体之下充分发挥和推进。变法运动无疑的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方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体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发展变迁中会受到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长达两千年,对于中国古代的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不言而喻,儒家思想经历了孔孟、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学派的流变,每种流变都对个体意识的发展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时而促进,时而抑制,时而保守,时而反弹。从孔子的承认个体意识的存在,到孟荀时的有所发展,再到童仲舒和朱熹时代的限制和压制,后经明后期的短暂觉醒,最后重归理学的禁锢。毫无疑问,中国古代个体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这种变迁也是深受中国古代正统思想地深刻影响的。

——摘编自李浩《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至少论证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文化的优点,到底在哪里呢?

(一)我们的文化,最为廓然而大公。我们是以世界大同为主义的。我们的终极目的,在 于平天下,治国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也可说是平天下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对于人家,总是尽诱掖提携之责,从没有压迫榨取之事。人家自然愿意和我们亲近,都归向我们来。

(二)我们最崇尚德化,而鄙薄以力服人。所以最注重道德伦理。政治管束的力量,虽较 松懈,社会团结的力量,却极坚强。所以基础极为稳固。

(三)从智识方面论:我们最普遍的观念为易,我们大家所公认为最适当的手段是中庸。 我们不论什么人,从没有认环境为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最不固执。

——摘编自吕思勉《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版)


结合中国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也可自拟论题),得出结论。(要 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