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远的误读”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黄祸”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遭到疫情的冲击,同时还要遭遇西方一些舆论的攻击。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一些国际舆论忙于“甩锅”,借病毒来源和疫情产生祭出“中国责任论”“中国道歉论”“中国赔偿论”等论调。当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欧美多国疫情急转直下之时,这些舆论又开始质疑中国疫情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似乎中国抗疫成果令人难以置信,有的舆论甚至把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称为带有地缘政治目的的“宣传”。这一波波的涉华负面舆论,不仅来自于西方一些政客,也来自于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随着全球疫情数据居高不下,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或将更加恶劣。

——人民日报海外网评《海外网评:疫情或加剧国际舆论不平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要求:任选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中国某一个时期的“误读”加以阐释,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国际舆论不平衡”这一现象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2 .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夏商时期,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黍、稷。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关中农业区和关东农业区是全国的主要农业区……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由于是京畿之地,加上政府又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地……靖康之乱后,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碾压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则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省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自改革开放以来,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等地,粮食产量下降。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转型成为粮食主产区。

材料二   联合国近期预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疫情下,已有多个粮食出口国采取了保护性出口禁令,给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不少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陷入“粮荒”。

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摘编自柏舟《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到现代粮食主产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全社会掀起“光盘行动”。CNN等西方媒体将中国“光盘行动”与“粮食危机”联系在一起,担心中国养不活14亿人。《印度斯坦时报》指出中国国内局势与1962年非常相似,都是因为粮食短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全球粮食危机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西方和印度媒体的看法。
2020-11-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四地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宋代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后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
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他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年)通过对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1564-1672年)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
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
笛卡儿(1569-1650年)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


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薮内清在论述宋代的科技成就时指出:“北宋时代是中国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至近代相比.”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围绕一种立场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社会稳定局面来说,清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少有的安定时期,被旧史家形容为“海内富庶,家给人足”。由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人口流动的空间加大,社会基本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之中,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有所提高。虽然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和人民对政权的信心等问题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和确切的数据,但在乾隆中期以前,基本没有形成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且,清朝在乾隆时期用了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人口就翻了一番。乾隆六年全国人口统计数字为1.43亿,到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了3亿。18世纪末,中国制造业的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份额中占到将近三分之一。国家财政储备雄厚,作为全国白银总储备主体部分的户部银库的储备,康雍乾时期基本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上下,相当于国家每年总收入的1.5倍。

——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围绕明清时期的发展提出相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6-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明清时期书院统计

朝代

官办书院

民办书院

性质不明

其他性质

合计

宋代

110

509

101

0

720

元代

51

181

63

1

296

明代

972

507

216

4

1699

清代

2200

935

721

22

3878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思考。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物理学家吴大猷说:“我国有些人士以为科学‘我国自古有之’,看了英人李约瑟大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而大喜,盖其列举许多技术发明,有早于西欧数世纪的,足证超于西欧也。然细读该书,则甚易见我国的发明,多系技术性、观察性、纪录性、个别性,而……弱于抽象的、逻辑的、分析的、演绎的科学系统。……一般言之,我们民族的传统,是偏重实用的。我们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小论文。(说明:可以就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0-10-1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部分统计1919年,江苏第一师范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部分统计
崇拜孔子153人,孟子61人,王阳明10人、苏格拉底、梁启超、牛顿、培根、卢校等各1人。孙中山87人,梁启超51人,孔子、孟子各20人,苏格拉底、华盛顿各18人,牛顿、培根、卢校各12人,蔡元培8人,李大钊3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上述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总计收录书籍10254种,共172860卷,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在纂修过程中,乾隆帝亲自制定采辑著录标准,把全部书籍分成应刊、应抄、应存、应删等不同类别。

《四库全书》各部书目举例
经(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卷二十九经部二十九春秋类四《春秋繁露》(董仲舒著)
史(收录史书)卷四十五史部一正史类一《史记》
子(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卷九十九子部九兵家类《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或出指南车及指南鱼以辩所向。”)
集(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别集类存目三《王阳明集》


从《四库全书》“书目举例”的书籍(或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其他书籍)中任选书,自拟论题,并阐述你选择该书的理由。(要求:写出书名,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0-02-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

具体


科学

天文学

数学

医学

农学(含博物学、本草学)

地理


制图学

化学和


炼丹术

物理学

工程水利、


冶金等

人数

56

36

62

35

33

6

12

45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

——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