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1-06-02更新 | 547次组卷 | 49卷引用:专题十四单元测试(测)-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普遍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它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理性的复归,但同时很多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的内发性,可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

——摘编自《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一点思考》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0-07-08更新 | 9873次组卷 | 75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指出材料中“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这一观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某段历史时期的著作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著作内容摘要或简介
1637年《天工开物》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火炮铸造法等。
1639年《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1761年《梅氏丛书辑要》把西方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数学结合起来阐述。
1843年《海国图志》西洋炮、西洋船等近代军事科技资料无不汇聚书中。
1845年《康輶纪行》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1846年《海国四说》对美国和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简要记叙。
1861年《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94年《盛世危言》提出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1898年《日本变政考》详细叙述日本明治维新期间议会、宪法、选举等方面情况。
1902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铁血行之,仿效华盛顿革命自立,或可以保国民。
1903年《革命军》制订建立自由、独立、平等的中华共和国的25条政治纲领。
1915年《敬告青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918年《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采用某一合理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发展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宗教改革对欧洲近代早期的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信仰,尤其是加尔文派新教,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进而认为新教“制造了近代民主”、“导致近代资本主义”、“是近代科学之父”。但此后几十年中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强调宗教改革有其深厚的中世纪根源,一开始并未与中世纪基督教断裂,它“主要是一场宗教运动.理论具有超现实与超自然的特点”,“关注的是从地狱中拯救灵魂,对他们来说,来世的事务更重要”,他们由此认为宗教改革不是近代之始,不是西方通向“现代性”的必然基石。

——摘编自刘城《马克斯·韦伯与二十世纪宗教改革史学》


评材料中关于宗教改革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耶稣会士满怀仰慕描写的中国是欧洲人的信息源,中国注定要在欧洲思想家中激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指望改善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最大的中国迷之一、后来影响了全欧洲的政治家伏尔泰(1694-1778),他把中国部分地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1733年,他为巴黎剧院改写了一出中国戏剧,名为《赵氏孤儿》。而且,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伏尔泰的同事和合作者狄德罗(1713-1784)讥讽他相信耶稣会士的宣传。1748年,在《论法的精神》这本著作中,孟德斯鸠(1689-1755)公开反驳了伏尔泰的观点。确实,截然不同的见解把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区分开。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编著《世界:一部历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近现代
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唯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
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

——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19-04-01更新 | 65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时政热点:疫情、疾病与公共卫生专题特训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1-30更新 | 3916次组卷 | 53卷引用:专题05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核心课节真题汇编

10 .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06-10更新 | 441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8-2020三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