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西方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这里的“真正方法”
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为“日心说”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C.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
D.成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2018-06-22更新 | 219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在交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是随之历变,迁把自己时间起来,自我孤立,这对于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海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些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放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小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西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邓小平19889月《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的讲话》

(1)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362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孟子的家庭观中,父子关系要求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父慈子孝,为人之父母要履行养子、教子的义务,对待子女宽厚仁爱,作为子女的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孝敬父母,做到事亲、尊亲。在夫妇关系中,遵循的道德准则是夫义妇顺,丈夫行事要符合义,妻子才听从,否则,妻子可以规劝,夫义是妇顺的前提,夫妇关系是对等的,要做到相敬如宾,坦诚相待,保持长久性。在兄弟关系上应遵循兄良弟悌的伦理原则,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以忠恕相待,同甘共苦,实现天下融洽的局面。

——摘编自畅欢著《孟子家庭伦理观探析》

材料二   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国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摘自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家庭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家庭传统确立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包括《尚贤》《非攻》《兼爱》《修身》《天志》《明鬼》《备城门》《备梯》等,涉及哲学、逻辑、军事、工程、几何学等,这反映出《墨子》
A.最能体现各国统治者的需求B.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C.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D.对自然规律进行了系统概括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驳斥了地主阶级顽固派咀嚼二千多年的“重本抑末”“以农立国”的信条。在发展工、农、商、矿各业的经营形态方面,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要求除了货币和邮政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

——摘编自陈文亮《康有为经济思想述评》

材料二   以维新思想集大成者而成为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在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深度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其极具特色的经济主张,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摘编自刘琳、李丽坤、李卫花《康有为“富国养民”的经济主张发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7 . 卢梭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的自然状态中存在着对人类生存不利的种种障碍,阻力已经超过了每个人在那种状态下为了生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既然无法产生新的力量,而仅能结合并运用已有的力量,那么人类便没有其他的生存办法,只有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才得以克服这种阻力,通过一个唯一的动力将他们发动起来,使他们协调合作。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明确提出,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的时候,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因此,只有公共意志才是最高的人民主权,个人自由是受公共意志约束的。由于明确人权的最高体现是公共意志,自由的事业就成为公共的事业,由此就产生了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公开性和很高的透明程度。在卢梭看来,人民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不受限制、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在此之上不允许再有一个指挥者,因此一切决策均需以公共意志为准,公开地进行。

——摘编自刘宗绪《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对人类生存不利的种种障碍”在当时的法国主要指什么?“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体现了卢梭的什么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对人民行使权利提出了哪些限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人民主权的阶级本质
(3)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三中“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2019-05-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涟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
(2)据材料二,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9 . 宋代理学在对儒学的捍卫、复兴与怀疑、反思中,在对玄佛的争辩与汲取容纳中,奇异地拉开了它的历史帷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先秦儒学是理学的基础
B.理学与佛道内容相背离
C.理学地位超越了各流派
D.准确概括了理学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