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主张提升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相信人类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强烈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反动统治D.重视利用民众世俗力量反对神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田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36530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021-11-28更新 | 112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田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创立民主法治社会D.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2021-11-20更新 | 256次组卷 | 70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劳动界》是五四时期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办的工人通俗刊物。该月刊19208月创刊于上海,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19211月停刊。它是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刊物。……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9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新青年》杂志改为公开理论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

——摘编自《纪念建党90周年党史资料》等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的传播本身带有浓重的社交性。巴尔扎克曾说:“咖啡馆的柜台就是人民的议会。”它为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提供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伏尔泰在此满怀激情地呼吁自由平等、打破宗教迷信。孟德斯鸠则在此力倡法制精神和分权制衡。狄德罗在此成立了“百科全书派”,提倡科学和理性。卢梭最为激进,这点在他对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发言中体现无遗。

——摘编自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式。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通过咖啡馆传播的启蒙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启蒙思想的传播对历史发展的相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B.强调民本思想C.主张依法治国D.批判君主专制
2021-10-27更新 | 228次组卷 | 29卷引用:【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021-10-17更新 | 524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2021-08-10更新 | 187次组卷 | 7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董仲舒的主张是
A.天人感应B.心外无物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化恶为善”既需要外部的强制与促进, 又依赖人自身的修性与学习。这体现了
A.“无为而治”的观点B.礼法并施的观点
C.“以法为教”的观点D.限制君权的观点
2021-05-09更新 | 39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