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D.阻碍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2020-10-12更新 | 290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
B.儒学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
C.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
D.佛教地位凌驾于儒学之上
4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2020-10-09更新 | 197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银川九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
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
B.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D.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
6 . 梁启超说:“西国旧制,每有重收进口税,欲以保本国商务者,近时各国尚多行之。惟明于富国学者,皆知其非,以为此实病国之道也。”据此,梁启超
A.主张通过贸易实现富国B.倡导学习西方经济理论
C.反对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抨击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7 .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塑造了许多商人形象:《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施复拾金不昧,归还失主,生意兴隆,家道殷富,子孙兴旺,还免去性命之灾;《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的阿寄,历经艰辛,发财致富“尽从勤里得”。这些作品
A.说明现实主义成为文学主流B.满足了民众对通俗文学的需求
C.迎合了统治阶级的艺术品位D.体现了文学与商业伦理的融合
8 . 陈独秀明确指出,新文化运动真正的敌人并不仅针对旧的思想信仰,“我们的真正敌人是“成见',是‘不思想’。我们向旧思想和旧信仰作战,其实只是很诚悬地请求旧思想和旧信仰势力之下的朋友们起来向'成见'和“不思想'作战"。可见,陈独秀意在
A.推动新文化运动实现转型B.促进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全面吸收西方的社会理论D.启迪民众运用理性来看待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黄宗羲在《田制》等书中提出,要允许“富民”运用经济手段购置土地和垦荒占有土地;国家对“富民”的土地,既不能“均田”,也不要“限田”。他的这一主张
A.极大地助长了明清之际的土地兼并现象
B.有效地缓解了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问题
C.意在是古非今,以肯定宋代来否定清朝
D.肯定财产私有权,是商品经济发展产物
10 .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提出:“中国立南北直省,环拱京师,外而督抚将军,内而阁部大臣,俱有专司,以上承天子,意美法良,诚不必如泰西君民共主,政多纷更也。”这一主张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说明中国传统政体有一定合理性
C.旨在强调中西政治制度各有优劣D.认为分权体制优于君民共主体制
2020-10-03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九中、石嘴山三中、平罗中学三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