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3 道试题
1 . 16世纪时期的狄更斯:“英国的新教主义最终不容避免地与其民众的民族自我表现混为一体。”而同时代的《英烈传》也认为奉行新教主义的英格兰,是上帝选定的民族。这说明此时英国
A.制度先进彰显民族优越感B.宗教改革增强了民族意识
C.意图争夺欧洲新教领导权D.文艺复兴强化了自我认知
2 . 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同一立脚点”;在孙中山看来,“共产主义在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
A.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0-11-14更新 | 40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统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希腊的神话包括神和英雄两大部分,英雄大多都是神和人生下来的半神半人,都具有强壮的体格,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信念。哲学家欧赫迈鲁斯曾说:“神是以前活着的王。”这反映了古希腊
A.民主政治促进了文化繁荣B.宗教意识淡薄
C.哲学源于宗教神话的创造D.文化的人文性
4 .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等都亲手作过解剖学研究,他们一手执刀解剖尸体,一手执笔创作出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B.艺术与解剖学融为一体
C.新兴社会思潮影响较大D.理性主义受到普遍推崇
5 . 有学者在研究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时指出,在封建专制统治和顽固守旧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条件下,"中体西用"是当时唯一可行的过渡性模式。据此可知,"中体西用"
A.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B.凝聚国民的社会共识
C.强化了中国文化传承D.加快了社会政治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下列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
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晚清有人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2020-11-10更新 | 143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 汉代教育领域的改革

汉初汉延秦制,于诸子百家各立博士,其数多至数十人。朝廷所崇信的学术,黄老之外,便是申韩,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
汉文帝时采纳贾谊的主张,以礼乐教化转移风俗,儒家思想才渐渐抬头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增置五经博士,形成儒家独尊的局面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50人,以受经术,期限为1年。弟子员主要选自民间18岁以上的子弟。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文学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到汉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发展教育的政治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9 .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2020-11-05更新 | 434次组卷 | 109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老子主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孟子向滕文公宣讲:仁政应该从恢复西周井田制着手,因为井田制下人人都有一块份地,贫富分化不甚显著。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进
B.和谐安定是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
C.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
D.道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日益趋同
2020-11-02更新 | 553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