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最终消除了对王权的制约,还消除了人们对跨国的天主教会的忠诚。它使各个国家都陷入内战和动乱,从而迫使世俗政府来维持秩序和决定信仰的条件。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原则B.实现了西欧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D.削弱了欧洲民众对基督教的信仰
2021-06-10更新 | 240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021-06-09更新 | 10515次组卷 | 10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2021-06-08更新 | 7652次组卷 | 68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儒学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源于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存天理,灭人欲”
C.“三教合归儒”D.“致良知”
6 . 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生物进化论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揭露科举制度腐败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
2021-05-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自己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基督教用语,指耶稣的话及其门徒传布的教义)体验”:“……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刻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对这一说法的意图表述正确的是
A.动摇上帝的权威B.呼唤民主和科学
C.抨击专制和王权D.打破教皇的说教
2021-05-27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8 年,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发表文章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向工人作宣传,并建立了联系。据此可知,当时
A.知识分子对于救国道路形成共识B.工人运动转向争取政治权利斗争
C.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不合中国国情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逐渐成熟
9 . 东晋时和尚惠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一个人在家、在社会,当然应该服从皇权、礼敬父母,但是,出家的佛教徒是“方外之宾”,应当可以“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该观点反映了当时
A.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相抵触B.佛教颠覆了民众的思维方式
C.儒家伦理不为佛教徒所关注D.统治者积极推动佛教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  )
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
C.带有强烈的个人政治观点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2021-05-09更新 | 149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10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