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2022-06-27更新 | 258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泰安知行学校高二历史必修三模拟训练题(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2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3 . “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天主教会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4 .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三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道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怎样的思想精髓(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22-06-05更新 | 24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泰安知行学校高二历史必修三模拟训练题(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     )
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B.蕴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
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
2022-06-04更新 | 414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面对死亡,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人们的禁欲观念开始瓦解,各种寻欢作乐的生活方式开始盛行。这一现象应该出现于
A.智者运动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10 . 汉武帝为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在文化上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思想,他通过察举制选拔重用儒生,同时还
A.兴办学校,讲授儒学B.颁布“推恩令”
C.废除嫡长子继承制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